虎門發現第一次鴉片戰爭墓冢  

    昨天,廣州市文化局考古研究所召集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召開論證會,與會專家一致初步認定,去年7月廣州市番禺區南沙大角山炮臺遺址中幾個民工挖出大批裝有人骨的魂壇,此叢葬大冢內的遺骨是守臺士兵的。

    部分專家認為這些遺骨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打響第一炮的沙角、大角山陣地陣亡士兵的遺骨。此叢葬大冢是虎門鴉片戰爭遺址內發現的最大的墓冢。

    虎門是南中國的重要門戶,是鴉片戰爭的主戰場。番禺區南沙大角山和對面東莞市虎門鎮沙角隔江相望。鴉片戰爭前,為了抵抗外敵的入侵,清政府在珠江口設立了三道防線,其中沙角和大角山就是第一道防線,共有46座炮臺。鴉片戰爭爆發後,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進攻虎門大角山、沙角炮臺,清軍防地戰士在這裡打響了戰爭的第一炮。在英勇抗擊後,清軍兵敗失守,史載陣亡水師陸軍將士共291人。建國後,這裡被開發成虎門鴉片戰爭遺址,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遺址除了一些炮臺外,之前共發現過四個墓冢,但規模都相對較小,大角山叢葬大冢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墓冢。

    中新社 2002-6-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