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告別燒秸桿做飯歷史  

    晨曦晚霞之中,家家起火做飯,戶戶炊煙裊繞,這歷來是文人墨客描寫中國農家生活的情景。如今這一景象在中國農村許多地方已不復存在,因為正在興起的“燃料革命”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告別了傳統的以燃燒農作物秸桿做飯的歷史,而用上了新一代能源。

    現在已經76歲的江心洲鎮旗桿村農民張娥香可以説是這一變化的見證人。“我們江心洲是長江中的一個小島,從我記事起,各家各戶都是燒麥秸、燒稻草做飯。那時做飯是件既臟又累的活,一到做飯時,家家炊煙四起,戶戶煙熏火燎,眼睛被熏得流淚,身上沾滿了塵土。”她一邊做飯一邊説,“現在家家用上了液化氣,打開開關就燒飯,無煙無味,火頭猛熟得快。從前做頓飯少説要一個多小時,現在半個小時就行了。”

    中國農村的燃料變革可以説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農村已經開始大力發展沼氣。據農業部公佈的資料表明,目前中國農村有1000多萬座沼氣池,是世界上使用沼氣最多的國家。但與8億農民相比,使用沼氣者仍是少數。

    隨著經濟的發展,9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的燃料才真正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已經從沼氣擴大到煤氣、石油液化氣、太陽能和近幾年新發展起來的秸桿氣。現在,從中國的西部青藏高原到東部沿海,從北部的草原到南方的水鄉,農村到處可見燃料革命帶來的喜人景象。

    在這些新燃料中,秸桿氣特別受農民的歡迎。江蘇省吳江市八坼鎮農創村前幾年投資達60萬元辦了個秸桿氣供應站,將農作物秸桿粉碎後,放入一個特製的設備內,加入少量空氣,進行燃燒,從而産生氫氣與甲烷等可燃氣體,再通過2公里長的管道通到各家各戶。

    江蘇省著名國畫家柏光林長期從事中國農村題材的創作,對這一變化深有感觸。他説:“唐詩、宋詞與中國國畫中有許多農村炊煙裊繞的作品,現在這一景象不復存在。雖然畫家少了一個創作的題材,但我們對這一社會重大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記者高峰)

    新華網 2002-06-18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