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産物,深圳自1980年建市以來,社會經濟迅速崛起,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和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跡。更為令人振奮的是,深圳還創造了另外一個奇跡,就是在堪稱世界之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開發速度的背景下,較為成功地遏制了城市環境污染,有效地保護了城市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環保實現了雙贏。

    目前,深圳的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99%,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8.7%,是中國第一個實現工業污染源水質達標排放的城市。深圳先後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稱號,還獲得了聯合國人居中心“人居榮譽獎”、國際建築協會“艾伯克隆比爵士”城市規劃獎、聯合國國際公園與康樂設施管理協會“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佳”。

    深圳是中國第一個在總體規劃中創立的城市,在土地規劃中突出強調綠地系統的構建。深圳市副市長卓欽銳介紹説,深圳將全市76%的非建築用地作為城市生態用地,精心構築了城市點、線、面、帶相結合的完善的綠地系統,形成了具有亞熱帶風光、多層次、五彩繽紛的城市綠地系統,既有很強的生態功能,又有山、水、海、陸相得益彰的綠色景觀。深圳的園林綠化總面積近2萬公頃,公共綠地面積2700多公頃防護綠化面積2000多公頃。廣闊充足而規劃有序的城市綠地系統,為調和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提供了一個天然的緩衝體系,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在産業導向上,深圳跨越了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傳統産業鏈條,定位於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的高新技術産業、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業,以産業跨越作為快速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起跳板和推動器。深圳目前三次産業的比例為0.9:54.1:45.0,其中高新技術産業已佔工業産值的45.9%。正是由於這種跳躍性的産業導向模式,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生態環境的壓力,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管理是確保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援體系,深圳市政府在這方面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深圳市自1992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先後頒布實施了39部地方性環保法規和規章,形成了與國際慣例相銜接、與國家法律相配套的地方環境法規體系。深圳建立了專門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依法開展環境保護工作。

    卓欽銳説,深圳市政府十分注重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和環境保護的能力建設,建市22年以來,政府在環境基礎設施方面累計投入400多億元人民幣,建設了設備較為先進齊備、人員素質較高的環境板胡監測站,並在中國環保系統中首家通過ISO/IEC導則25的認證,監測結果被國際認可。深圳有自己的環境科研機構,建市以來已完成科研項目200余項。

    21世紀是生態的世紀。深圳提出要按照“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居更佳、城更美”的環境品質要求努力,堅持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全面協調發展的原則,向現代化、國際性生態城市的目標邁進。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深圳將以“生態品牌”的城市形象再次贏得世人的喝彩。

    新華社 2002-6-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