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今年將走進黑龍江高校課堂  

     黑龍江省各高校將於今年下學期全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據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許多高校目前已經成立了心理健康工作機構,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開展心理諮詢、心理測試、心理治療、開設選修課、開展心理狀況調查等大量工作。但從整體上看,各高校工作發展不均衡,專業化程度還不高,培訓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走進高校課堂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記者從黑龍江省教育廳了解到,這個省高校將在下學期開始在各高校一年級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每學期達到25至30學時,在其他年級將有針對性地開設選修課和專題講座等,同時積極研究制訂可行的教學大綱。

    心理健康教育還將滲透到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和教學活動中,如在知識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智力素質培養和學習心理的指導,在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在其他各項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情緒生活、人際關係適應、人格培養等方面的指導等等。

    為了配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落實,黑龍江省教育廳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編寫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已經於今年初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教材較為詳盡地介紹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産生的原因和社會背景,並結合一些具體案例進行了深刻剖析。

    黑龍江省教育廳還于4月舉辦了3期師資培訓班,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做好了師資準備。他們邀請了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前來講學,150多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師參加了培訓班。

    消除“怯于諮詢”的心理

     在採訪中許多老師反映,一些學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大學生人格問卷調查篩選後,都要邀請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進行談心,但總是有10-20%的學生不來;而在日常的心理諮詢時,許多學生在諮詢室外站很長時間最後還是悄然離去,還有的學生要跑到別的學校諮詢,生怕有人認識自己……

    有關專家指出,這種“怯于諮詢”的現象比較普遍。平常大家總是講如何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呼籲建立心理諮詢機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開展心理狀況調查等,但恰恰是一些最該做的工作沒做好,“怯于諮詢”實際上是目前最需消除的心理問題。這就像一個人生了病,醫生提供了許多好藥,可病人由於種種原因就是不吃,這些好藥又有什麼用呢?

    “怯于諮詢”源於人們認識上的一些誤區。

    一是人們對心理疾病認識不清。實際上心理疾病和“感冒發燒”一樣,不過是一種病,得病就需要治療,需要打針吃藥,這本不是大驚小怪的事。可社會上似乎有一種暗示:你只要進了心理諮詢室,就可能被人們視作“變態”或“精神有問題”,就像進了性病診所一樣讓人歧視。正是由於一些人總是用變色眼鏡看待那些心理諮詢者,才造成他們不敢坦然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而且,即使醫生反覆做工作,有時也難以消除諮詢者的心理壓力,甚至他們會想,醫生沒準在內心裏也是在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

    據專家介紹,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大多屬於成長中出現的,是大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正常反應。現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各種壓力隨之而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不過是有些人自我調解的能力強,沒有發展成病症,而那些心理調節能力差的人就應該上醫院診治。人們甚至應該養成一種習慣:如果感到“鬱悶”,與其自己憋著,不如上醫院看看,可能專家一句話或一付藥就把你所謂“天大的事”化解得無影無蹤。

    二是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清。有人説因為現在許多人心理不健康,所以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崇德認為,這是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上的最大誤區。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明確指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和改進高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在專家看來,“心理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人所有素質的基礎”,只有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德、智、體、美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其次才是糾正一些心理不太健康的現象。所以,就像一個人經常鍛鍊能使身體強壯一樣, 如果能夠適時進行心理諮詢,就會使人的心理承受力變得強大,從而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要想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怯于諮詢”這一心理問題,不能光靠設一些諮詢機構或開設心理教育課就能解決,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大家能夠坦然面對的心理諮詢、治療環境。試想,如果一個社會本身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那就談不上改善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的個人的心理健康。

    新華社 2002年5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