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産品出口屢遭封堵  

    不久前,我國出口歐盟的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標”為由遭到“封殺”:歐盟各國對其市場上的中國蜂蜜進行強制檢驗,對不合格貨物予以查封、退貨或銷毀。隨後,日本、加拿大、美國等也加強了對來自中國大陸的蜂蜜檢驗。

    今年以來,有關我國農産品出口受阻的多起事件不時見諸媒體:年初,浙江舟山凍蝦仁被歐洲一些公司退貨並索賠,原因是當地檢驗部門查出了極微量的氯黴素;此後,歐盟獸醫委員會又宣佈禁止從中國進口蝦、兔和家禽肉等動物源性食品;日本對從我國進口的蔬菜實行批批檢驗的臨時加嚴檢驗措施……

    隨著這類事件報道的增多,我國農産品出口商和生産者開始逐漸熟悉“綠色壁壘”這個新名詞。它是指國際貿易中商品進口國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為名,限制國外産品進口的貿易保護措施,如因農藥殘留超標、抗生素超標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一些國家對我國出口的茶葉允許的農藥殘留指標只有原來的1%,出口蕃茄醬、脫水蔬菜還被一些國家要求出具非轉基因、化學殘留和不含放射性的證書……

    據專家介紹,隨著烏拉圭回合談判所有協議的簽署,其他貿易壁壘措施的應用受到了限制,一些成員國轉向技術性貿易壁壘,其常見的手段就是採用衛生措施,而由於技術問題的複雜性和隱蔽性,受損害國家很難及時有效應對。

    如何適應這一新的形勢?專家們認為,國內企業應當儘快熟悉國際通行的“遊戲規則”,不斷提高農産品品質,變被動為主動,也就是説根本之舉是“苦練內功”。農業部農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認為,我國農産品在品質方面儘管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仍然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內地水果在香港市場上的份額從以前的佔主導地位降低到現在的10%,就是一個生動的實例。

    儘管我國經濟作物有上千種,其中不乏名、優、特、稀品種,但總體上説農産品檔次低,加工品佔總産量的比重小而且品質差,農業標準體系、農産品評價體系與國際標準不配套、不完善,農業監測體系建設滯後。

    面對加入世貿後面臨的挑戰,真正的出路不是尋求新的保護主義措施。一些保護措施在短期內可能看起來有利,但是從長遠看是得不償失的。有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企業適應國際競爭的法律資訊和諮詢指導以及加強一般性服務,如品質標準與食品衛生安全、環境污染治理、生態脆弱區保護等方面的投入。

     新華社2002-04-19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