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北兩大沙漠開始"親嘴"  

    在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採訪時,記者了解到,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和大風乾旱災害的頻仍,我國西北地區強沙塵暴主要發源地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已呈“握手”之勢。

    當記者行經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一個叫九棵樹的地方,阿拉善右旗旗委書記李新生用手指著連綿的沙丘説:“我們現在就站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南緣,遠遠望去能看到的是騰格沙漠的北緣,原先這裡的沙蒿、沙米、白茨很茂密,但現在這些沙生植物幾乎沒有了,兩大沙漠交匯在了一處。”

    旗林業局局長張宓柱補充説,過去巴丹吉林和騰格裏沙漠被雅布賴山阻擋開來,但從九十年開始,巴丹吉林沙漠的東南緣和騰格裏沙漠的西北緣在一處叫八卦沙窩的地方開始交匯,到現在已明顯地連在了一起,當地人稱兩大沙漠在八卦沙窩“親嘴”了。雅布賴鹽廠距兩大沙漠交匯處不遠,在鹽廠工作了40多年的董事長楊志福説:“現在看到兩大沙漠交匯處過去長滿了拐棗和梭梭林,沙子是從空中落下積起來的。

    巴丹吉林沙漠自西向東橫貫阿拉善右旗全境,沙地面積佔全旗總面積74%。近年來阿拉善右旗遭受持續乾旱,2001年全旗平均降水量不足5毫米,為建旗以來所罕見。另據當地氣象部門介紹,大風天氣逐年增多,由於氣候乾旱、地表風蝕嚴重,加之人為破壞嚴重,造成該旗草牧場嚴重沙化、退化。目前阿拉善右旗荒漠化面積已達90%以上,草本植物由200多種減少到了20多種,五、六十年代隨處可見生長茂盛的梭梭、棉刺、霸王等多年生喬灌木草本資源,現因乾旱、沙化、過牧等原因,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梭梭林已由六十年代的600多萬畝銳減到了現在的335萬畝。

    草場沙化、退化和大風天氣增多,致使當地沙漠化面積不斷增大。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年以15-20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推進,向騰格裏沙漠靠攏。流沙正在逼近旗政府所在地額肯呼都格鎮,現在該鎮距巴丹吉林沙漠南緣僅有5公里。通往盟府所在地巴彥浩特的幹線公路初建時距沙漠邊緣還有1-2公里,近年來因流沙的不斷掩埋,部分路段不得不數次改道。一些在五六十年代還牧草繁茂的草場,如今已被沙漠吞噬,許多牧戶不得不被迫遷徙,一些飼草料基地也因風沙侵蝕沙化嚴重、水資源奇缺而撂荒。

    阿拉善右旗旗委書記李新生告訴記者,分佈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335萬畝天然梭梭林,是遏制沙塵暴侵入華北地區和巴丹吉林沙漠東移的天然綠色屏障。過去40多間天然梭梭林減少了近300萬畝,防風固沙的天然屏障瀕臨消失,這也是致使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握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新生説,若不及早進行鎖邊治理,兩大沙漠大面積交匯後就會引發更嚴重的生態問題。保護和擴大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天然梭梭林的面積是遏制兩大沙漠大面積“握手”的根本手段,目前最好的辦法是採取保護性治理措施。一是在天然梭梭林沙化、退化嚴重地區,建立封禁區,有計劃進行移民搬遷,目前已向阿拉善左旗的孿井灘搬遷了150戶,對當地的40萬畝天然梭梭林實行了圍欄封育。但大規模的移民搬遷涉及牧民近2000人。二是建立環巴丹吉林沙漠東緣保護區,一部分牧民轉産不轉移,從事藥材種植。梭梭林根部寄生著有很高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優質中藥材──肉蓯蓉,通過發動牧民種植梭梭林,接種肉蓯蓉,使牧民轉産從事林業管護和肉蓯蓉種植、採挖,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不斷擴大梭梭林的面積。他們已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了包括梭梭林保護工程等5個核心區在內的東巴丹吉林自然保護區規劃。(完)

     新華社 2002年4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