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指美濫用“反恐旗號”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最近在有關以巴問題的談話中對美國和以色列目前的政策提出批評,認為美以形象受損,在國際社會陷入孤立。

    布熱津斯基認為,以色列的國際形象已大受損傷,以前人們認為它是受迫害的國家,現在看起來卻像是迫害別人的國家。以色列好像變成從前南非的白人政權,以自衛為藉口屠殺他們認為是低一等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與美國都已陷於國際孤立,這對美國要進行國際反恐戰爭是非常不利的。

    布氏認為,就長期而言,巴勒斯坦人可能被沙龍推向“阿爾及利亞化”。所謂“阿爾及利亞化”,就是指法國當年統治阿爾及利亞,而阿爾及利亞人民決定發動內戰,不惜以任何犧牲和代價來掙脫法國的控制。阿爾及利亞的流血犧牲確實慘重,但最後終於在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堅持下,法國放棄了阿爾及利亞,這同時也解脫了法國,但法阿雙方所付出的代價卻都十分慘重。

    目前以色列總理沙龍政府似乎就像歷史上的法國一樣,認為有優勢的軍力可以壓制反抗者,誤認為把反抗者全數鎮壓以後,就會造成一個妥協局面,可保證以色列安全,而美國布希政府顯然支援沙龍的主張。布希政府缺乏有政治智慧的人才,所以政策沒有堅定方向。當看到以巴局勢很難像沙龍估計的那樣順利時,又改變想法,想阻止沙龍的過激行為,然而,為時已晚。

    另據報道,美國國際法律專家懷特貝克(John V. Whitbeck)最近在《洛杉磯時報》發表題為《一個詞背後的意識形態》的文章,抨擊美國打著“反恐旗號”任意妄為。

    文章認為,當今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是“恐怖主義”,但不是此詞所形容的行為,而是此詞本身。“一人眼中的恐怖分子是另一人眼中的自由戰士。”這句話多年來都常為人們援引,成為老生常談。但隨著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宣佈要展開一場沒完沒了的“全球反恐戰爭”,“恐怖主義”一詞的主觀本質,就再不是笑話。此詞的危險,來自人們可用這頂帽子隨便扣在他們所憎惡的對象身上,從而試圖避開或壓制理性的討論,以方便他們採取違法和非道德的手段去對付眼中釘。

    要形容那些常被扣以“恐怖主義”帽子的行為,其實有很多更精準的字眼,如“集體謀殺”、“刺殺”、“顛覆”、“蓄意破壞”等,然而這些詞語都不像“恐怖主義”一詞那樣,既籠統而又擁有將“襲擊者”一錘定音地妖魔化的巨大威力,這正是此詞被人濫用的根源。

    那些常被某些人稱為“恐怖主義”的行為,很多都是由弱小者做出的,目標是對抗強者。他們選擇這樣做,並非出於刻意的策略選擇,而是因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舉例説,如可選擇,巴勒斯坦人肯定寧可像以色列那樣,使用由美國提供的F-16戰鬥機和鐳射導向炸彈去為自由獨立而戰。如美國也給巴人這些武器,“自殺炸彈襲擊問題”當可即時消失。除非巴人能感到前途有一線曙光,否則人們就不要指責他們會以血肉之軀作襲擊工具。

    自從“911”之後,幾乎所有面對分離運動的國家,都將這些“敵人”定性為恐怖分子。誠然,某些被冠以“恐怖分子”稱謂的人,其行為確應受到譴責,但任由強者以“反恐”之名欺壓弱者,肯定無助於維護人權。當美國不斷要挾以打擊“恐怖主義”一詞來施展其絕對權力、攻擊任何它不喜歡的國家時,難怪世上很多人都感到惶恐不安。

    如世界不想陷入大亂,不想把“強權出真理”作為唯一遊戲規則,不想冤冤相報,以至可能引發“文明衝突之戰”,全球,特別是美國,必須明白,“恐怖主義”一詞只是一個主觀的用語而非客觀的真實描述,更不得以此作為無視國際法律、基本人權的藉口。(任毓駿)

    人民網2002年4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