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元:借鑒沿海發達地區農村市場化經驗推進農業現代化  

     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大會執行主席是葉選平、阿沛阿旺晉美、李貴鮮、陳俊生、陳錦華、趙南起、白立忱、經叔平、周鐵農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出席會議,會議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南起主持。今天大會有12位政協委員代表陸續發言。以下是牛文元委員代表的發言:

    改革開放以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和積極發展效益農業,突破了傳統農業的局限性,利用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使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農村經濟綜合實力明顯提高,總體上已基本實現小康並進入加快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新時期。

    一、對沿海發達地區農村發展經驗的總結

    通過對浙江等沿海省區的考察,我們深切體會到,沿海發達地區農業最根本的成功經驗就是按照市場的要求實現農村經濟的體制創新、結構創新和技術創新,大大地解決了土地、資本、人力三個生産力要素,使之合理流轉和優化組合。在機制創新和要素合理流轉的基礎上,流轉優化組合。在機制創新和要素合理流轉的基礎上開拓出以塊狀經濟、規模市場和小城鎮建設互為依託、協同發展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同時,各級政府的職能也逐步轉變,更好地服從服務於農村市場經濟這個大主題。概括地説,即“三個創新”、“三個流轉”、“三個協調”和“三個轉變”。

    1.“三個創新”。實現以體制創新、結構創新、技術創新為內容的“三個創新”,大大解決了農村生産力,為農村經濟持續蓬勃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源泉。

    在體制創新方面,沿海各省、市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政策為指導,努力探索並實現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多種實現形式和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路子,使集體經濟不斷以新的經營組織方式出現,使鄉鎮企業再現輝煌,提高了集體經濟對整個農村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借鑒城市工業園區的建設經驗,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種植園區,創造了新的農業生産管理體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創造出新型的農業生産經營方式。通過龍頭企業、鄉鎮企業的帶動,提供了農民的再就業機會,農民的工資性和投資性收入大大提高,創造出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民就業體制;

    在結構創新方面,一是通過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區域化和專業化生産,積極培育特色農業、主導産品。二是在農業外部尋找出路,走以專業市場為依託,以鄉鎮企業為主體,一、二、三産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農村現代化之路。三是調整城鄉二元社會結構,使農民由單一的以務農為主向農工商結合的複合型轉變,使農民的生活組織方式由傳統的村落向農村社區化轉變。

    在技術創新方面,沿海發達地區的廣大農村仍是以傳統産業為主,但通過農業科技體制創新,農技人員技術創新,農技推廣體制創新和鄉鎮企業技術創新,使産業升級,保持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

    2.“三個流轉”。一是在確保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三十年不變的前提下,實現了土地使用權、承包權和所有權的“三權分離”,按照“自願、依法、有償、規範”的要求,進行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實現了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為農業現代化搭建了一座橋梁。二是鼓勵以工商資本為主的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結構調整,突破傳統的政府推動型農業向現代型農業轉變,形成由政府、農戶和社會資本組成的農村多元投資主體,實現投資資本的流轉,解決了一直想解決而未完全解決好的農村投資機制問題。三是通過科技人才向廣大農村和鄉鎮企業流轉,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民向小城鎮居民和城市勞動力流轉,以經商為主的外來人口向城市專業化市場流轉,實現農村人才和人力的合理流轉和科學佈局。

    3.“三個協同”。塊狀經濟、規模市場和小城鎮建設互為依託、協同發展是沿海發達地區的一大特色。鄉鎮企業和特色農業專業化的集團分佈,形成塊狀經濟,由此而産生的市場需求促使專業市場的産生。由於市場規模和塊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小城鎮的建設和崛起;反過來,小城鎮的發展又促進了前兩者的進一步發展。

    4.“三個轉變”。沿海發達地區農村以市場為動力的變革也對政府職能的轉變提出了要求,同時政府職責的轉變又為創新、流轉和協同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政府職能在農村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實現轉變,即由直接管理轉變為政策引導示範、由包辦代替轉變為有效服務。

    二、對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建議

    總結沿海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經驗,針對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提出以下七條建議:

    (一)針對我國農村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生産力發展水準不一,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千差萬別的情況,建議對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進行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以達到整體推進的目的,並根據國情、省情和區情分別制定中長期規劃,並納入國家發展的計劃。

    (二)針對包括浙江省在內的許多省份已經出現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並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這一現實,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流轉土地的使用、盈利分紅等情況的督查工作,以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和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建議立法部門加快土地使用權流轉的立法進程。

    ]:(三)針對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投資不足的局面,建議國家制定鼓勵資金流動的導向性政策,促進個人和社會資金進入農業、農村,參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農業金融渠道的多元化。逐步發展和完善農村金融市場,扶植金融主體,發展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金融機構;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有關農業、農村金融投資的優惠政策。

    (四)針對目前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數量大、規模小、佈局欠合理、建設盲目等問題,建議在小城鎮建設中要以經濟為基礎,以市場為依託,大力倡導發展經濟型、市場依託型、發展需要型小城鎮建設,防止出現片面追求城市化率而導致的有場無市、有城無業的局面。

    (五)針對農村各種生産力佈局和發展水準有較大差異的現狀,建議倡導和支援土地、資金和人力資源等生産要素的跨區域、跨要素門類的流動與組合,鼓勵廣大農民闖市場,到人少地多的地方去承包經營,用投資和勞動經營發家致富;鼓勵東部資本投資西部農業,鼓勵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輸送人才、科技,以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全國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格局。

    (六)針對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受教育程度低的特點,建議加強文化普及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導廣大農民培養科學的人生觀和生活消費觀念。制定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方案,積極發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建議根據不同類型的地區,逐步建立統一指導下的各具特色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網2002年3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