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轎車普及期  

    據調查,未來4年中國私家車需求將保持年均33%的增長,有購車能力的家庭將達4200萬。面對私家車劇增可能帶來的交通擁堵、能源短缺、環境污染,中國容得下這麼多私家車嗎?

    來自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楊祥波説,中國正處於轎車進入普及期的臨界點,亟需未雨綢繆。他分析説,汽車是在動態空間中消費,受使用環境的制約甚至超過購買環境。“汽車時代在中國的出現,對於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以自行車和地面公交車為主解決城市居民出行的傳統模式來説,從觀念到對策都缺乏科學的應對準備。”

    去年年底開始,隨著加入WTO帶來的衝擊,國産經濟型轎車紛紛大幅降價,中國大中城市家用轎車消費熱潮初現。2001年國産轎車總銷量72.5萬輛,其中經濟型轎車的私人消費超過70%。北京、深圳每百戶擁有轎車的比例分別達到11輛和7輛。

    迅猛增長的汽車私人消費給環境、交通、能源等帶來了負面影響。楊祥波委員説,許多發達國家在汽車普及後都曾發生過類似現象,但沒有一個國家因噎廢食地限制汽車消費,相反,汽車技術、節能、環保、安全、交通管理等在克服問題中得到發展。“借鑒經驗,加強對策研究,趨利避害,就可實現‘行’的現代化的順利過渡。”

    楊祥波委員建議,調整道路結構,加速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上世紀末,中國內地共有公路120萬公里,其中600多個大中城市的城區道路僅佔13.8萬公里,卻支撐著70%的社會經濟運作。他舉例説,北京在過去5年間機動車保有量增長了100%,而城市道路的增長只有30%。“投資向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建設傾斜勢在必行。”

    他説,發展公共交通和私家車增長並不對立,私家車繳納的稅費恰恰是市政建設的來源。發展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是解決公共交通的治本之策。同時,城市規劃的分散化、鼓勵小排量經濟型轎車的發展、提高汽車使用過程的成本,都可使私人轎車的消費需求和城市環境發展同步前行。

    

     人民網 2002年3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