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裝穿出四個億  

    今年春節最時髦的是什麼?穿唐裝。孩子、小夥兒、女士、大爺、大媽,誰都不落趟兒,對襟、斜襟、繡花、盤扣,款式分外多,一千多元的、二三百元的,什麼價位都有人買。滿街滿眼穿唐裝的人成了馬年春節最亮麗的風景,很多北京家庭甚至人手一件唐裝。穿唐裝的、做唐裝的和賣唐裝的共同打造了春節商機裏又一塊新的大蛋糕。

    ■二三百元的唐裝最好賣

    “春節吃什麼?餃子。穿什麼?唐裝。送禮送什麼?還是唐裝。”這是在北京率先以唐裝銷售為旗號的千百千唐裝一條街的廣告詞。詞句雖然有些過於通俗,但顯然點出了唐裝的兩大用途:自己穿和送人。而對於正苦於過年沒有什麼新鮮的可穿,沒有什麼新鮮禮好送的北京人,唐裝的推出正逢其時,唐裝也因而在APEC會議的預熱之後,在這個馬年春節迅速流行起來。

    記者在大年三十那天來到千百千唐裝一條街,發現很少有人只買一件唐裝就走,而是左挑右選,試了這種再試那款,老人小孩的都要買到。攤主們還聚在一起交流經驗:“你進了多少貨?我進的唐裝已經出得差不多了。”更多的攤主一邊對僅有的存貨報出一口價:“就這麼幾件了,120元一件不還價。”一邊拽過感興趣的顧客,“現在買划算,前兩天還賣三四百元呢。”在另一個攤位上記者看到了往年少有的景象:一群男士圍著搶購,原來這裡的“APEC服”160元一件不講價,品質看上去也不錯,可不是比大商場裏早些時候六七百元的那種便宜多了嗎。

    儘管專家一再呼籲,唐裝對工藝要求較高,一些唐裝價格雖低,可布料往往不夠精良,做工也比較粗糙,真正“過得去”的唐裝價格“絕不會低於600元”。 儘管做工精緻,一條裙子不低於800元的唐裝也不乏人問津,但市場上逛一圈,發現還是二三百元普通價位的唐裝最為好賣。一位正在選購唐裝的楊女士的看法顯然頗有代表性,“這不是趕個時髦,穿個新鮮嘛,誰知道過了節還能不能再穿。”

    被稱為唐裝一條街的千百千服裝市場到底賣出了多少唐裝?總經理吳煥給出了一個數字,他説,“在短短一個月內,唐裝經銷商已經從開始的6家發展到了現在的400多家,每天能賣出5000件左右。”如果以一件唐裝平均200元計算,那每天的流水就是100萬元人民幣。如果保守的估計,將唐裝的熱銷時間按20天計算,光賣唐裝銷售額就可達2000萬元。

    這還只是一個市場的數字,北京還有為數眾多的大型綜合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幾乎都在經營唐裝銷售。據一項調查顯示,儘管現在人們穿新衣已經成了平常事,但仍有43%的北京市民表示過節會買一些新衣服穿,而且過節是否穿新衣與每人平均家庭月收入水準無關。從唐裝的火爆程度來看,相信這43%的市民至少有小一半的人購買了一件唐裝。另外有人統計,大年初一那天,在10分鐘內進入地壇的120個遊人中就有23個人身著唐裝,照這兩個數據估算,北京有1300多萬人,就意味著有六分之一也就是200多萬人穿上了唐裝,按每件唐裝平均200元保守計算,那就是4個多億的大市場!

    ■冒出唐裝製衣一條街

    唐裝熱不僅讓成衣銷售的店家們實實在在賺了一筆,也讓久受冷落的中式服裝製衣店重獲新生。

    在大新紡織專做中式服裝的滿福來、博人兩家櫃檯,光做衣服的手工費一天就收了一萬多元。一位師傅説:“來訂做的老年人最多,做的比買的更合身更舒服。春節之後,又有單位來訂做中式工作服,一下幾百件,真是忙得吃飯都沒工夫。”

    除了老字號紅火外,記者還注意到,街邊的時裝店也紛紛打出了中式製衣的招牌。在人氣極旺的三里屯酒吧街,在旅遊者集中的雍和宮一帶,一夜間冒出了“唐裝製衣一條街”。

    三里屯是高檔時尚唐裝的製造地,從布料到成衣一件下來平均1000多元,但獨特的設計和時尚的款式頗具吸引力。位於三里屯附近的水天秀時裝屋特意趕在春節前開張,有中裝老字號“雙順”的製衣師傅助陣,老闆江峽羽先生的生意不錯。江先生説,這些天來這裡的顧客收入較高,品位較高,訂做唐裝的有老外,也有為出國或參加社交活動的老闆,唐裝市場的前景、地理位置和投入的技術力量肯定會讓這裡客源穩定,前景沒的説。其實江先生一直十分看好這塊市場,“從長遠看,經濟越發達,民族文化越有發展。唐裝熱給我們帶來新商機,也帶來新思考:如何將傳統工藝和時尚設計完美地結合,讓中式服裝時裝化、時尚化,更有市場。”

    ■杭州停産絲綢廠全部開工

    去年流行“中國結”,令一批瀕臨倒閉的制繩廠起死回生。今年則上演“唐裝流行,絲綢廠得救”的新版本。

    這幾天,以經營布料著名的東四大新紡織店的生意異常興隆,織錦緞櫃檯最紅火,櫃檯前擠滿了挑選布料的顧客,櫃檯後則不斷傳來“要福字,要壽字”的催貨聲。一位師傅對記者説:“最火的時候,一天就賣上千米,好幾種‘團花’圖案的布料都斷貨了。”

    採訪時恰逢杭州一家絲綢廠的銷售員張先生,他春節期間一直奔忙於兩地進貨,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商機,他興奮不已,“本來絲綢廠都半死不活了,現在全廠幾百台機器全都轉上了,每天生産近萬米織錦緞,可還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不得不擴大生産規模。”據他介紹,在北方的幾個大型布料批發市場,織錦緞的攤位迅速擴張了一倍,批發商要提前半個月付訂金。

    張先生還告訴記者,杭州很多中小真絲廠已經倒閉,聞訊後全部開張恢復生産,還有一些瀕臨破産的企業也紛紛開工生産織錦緞,生意紅火得很。(陳輝 王芳)

    《北京青年報》202-02-18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