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驚現東漢《石門關》

    1月21日,文物部門在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三河鎮廖家坡東漢崖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中,于三號墓出土東漢《石門關》。其形制是迄今全國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何應輝先生在初步考證後認為,此關與四川東漢隸書藝術風格一致,與《石門頌》等隸書精品風格完全統一,罕見而珍貴,有待作更深入的研究。

    

    三號墓出土雙扇墓門,左門右門皆為整塊青石鑿就,每門高191釐米,寬100釐米,厚14.5釐米,上下門軸各長6.5釐米,直徑14.5釐米。右門背面刻有隸書74字,據文字記載,係東漢永建三年(128年)刻製。此門面凹凸不平,因勢刻字。石門上端豎行隸書“石門關”三字,字直徑為12釐米。石門正文刻在高101釐米、寬65釐米的方框內,隸書6行,共71字,內容記載了廣漢郡(東漢時新都屬廣漢郡管轄)人段仲孟世系的四言韻文、卒年、年齡、葬地、造墓刻石年月等,為研究四川漢代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準確的文字資料。

    

    《石門關》正文文字內容為“惟自舊(心旁加氏),段本東州,祖考(人旁加來)西,乃從於(水旁加慈),因處廣漢,造墓定基,魂零不寧,于斯單之。永建三年八月,段仲孟造此萬歲之宅,刻勒石門,以示子孫。”

    

    專家稱,《石門關》書法以隸入篆,石樸飄逸、天真舒展、柔和多韻,為迄今發現的東漢隸書之精品。正文右側框線外,豎行文字係10年後補書,刻痕較纖柔,力度遜於正文,橫生別趣。其內容為“段仲孟年八十一以永和三年八月物故。”

    

    從記載年代可見,新都出土的東漢《石門關》距今已有1874年,早于東漢《石門頌》20年、《石門銘》381年。

    

    據何應輝先生介紹,迄今全國發現的的東漢和西漢隸書僅有三、四百字,且大多數刻石殘缺不全,或已湮沒。新都《石門關》文字除“物”尚存大半外,其餘73字清晰完整,沒有殘缺,更顯得彌足珍貴。(倪宗新 曾順達)

    

    新華社2002年1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