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以變革的姿態推進新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30 日 | 文章來源:解放軍報

武器裝備是科學技術的物化形態,也是引發軍事變革的物質基礎。部隊投身新軍事變革的實踐,應當從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上適應武器裝備的這一本質要求——

隨著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部隊的裝備結構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日益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基礎和戰鬥力的新生長點。正確認識新裝備形成戰鬥力與推進軍事變革的科學關係,切實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是當前部隊建設的一個十分現實的重要課題。

面對新裝備帶來的新挑戰

換裝先換腦。作為軍隊贏得戰爭的重要因素,武器裝備既是科學技術的物化形態,也是引發軍事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我軍建設正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資訊化轉型,裝備建設也處於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新裝備列裝部隊後,能否儘快形成戰鬥力,直接關係到新軍事變革戰略目標的實現,既是對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嚴峻挑戰,也是對一支部隊綜合素質的實際檢驗。必須站在推進新軍事變革的高度,強化軍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把新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作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具體行動,作為部隊建設的大事,作為摔打錘鍊部隊,提高部隊整體素質的良好機遇。

如果把裝備更新當作一種衝擊,首先帶來的就是領導觀念的更新。由資訊技術引發的新軍事變革,是一種戰爭形態替代另一種戰爭形態的深刻革命,要求我們自覺把思想認識從機械化建設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樹立與資訊化建設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資訊化知識,帶頭進行新裝備訓練,帶頭摸索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特點規律,做懂新裝備、會組織新裝備訓練管理的“明白人”,帶動廣大指戰員儘快確立資訊主導,以資訊化手段提升戰鬥力的觀念;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戰鬥力的觀念;運用綜合整合方法謀劃各項工作的觀念;人才超前培養、技術超前儲備的觀念;保障先行、沒有保障力就沒有戰鬥力的觀念;等等。

機械化時代有機械化的工作方法,資訊時代必須有資訊化的工作思路。新裝備集中反映了高新技術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發展成果,體現了資訊化戰爭的客觀要求,其戰鬥力的生成、提高,當然也有別於一般武器裝備的規律。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資訊化,新裝備形成戰鬥力要緊緊抓住資訊化這個本質和核心,把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諸要素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籌劃,把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理論研究、使用訓練、人才培養、裝備保障、編制體制等捆在一起抓,改變先試點再推廣,邊訓練、邊培養人才等傳統的“滾動”式訓練模式,多法並舉,促使新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

探索新裝備訓練的新途徑

新裝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今天的新裝備,明天可能就已經成為老裝備。因此,一定要抓住新裝備的本質特徵,以資訊化為主導,按資訊化條件下作戰的新要求,用發展變革的思路探索新裝備的訓練途徑。

探索新的訓練理論。軍事理論的創新既是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必然結果,又是進一步發展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先導,更是軍事變革的必然要求。重視理論創新,以先進的理論指導訓練實踐,提高訓練品質和效益,是世界發達國家軍隊提升戰鬥力的普遍經驗。美軍近年不斷提出的“資訊戰”、“網絡中心戰”、“聯合作戰”、“非對稱作戰”、“全維作戰”等理論,就正在有力推動其2001-2015年武器裝備的發展規劃和軍隊的全面建設。從一定意義上講,我軍的某些傳統軍事理論,已經滯後於裝備的發展,束縛著新的戰鬥力的生成。必須著眼打贏未來資訊化戰爭、著眼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要求,通過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實踐,儘快總結創造新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訓練理論、部隊建設理論等理論體系,以基礎理論指導應用理論,以訓練理論促進部隊建設理論。

創新訓練內容。創新訓練內容是新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的核心問題。新裝備訓練內容必須遵循“面向未來、戰訓一致、科技主導、三軍融合”的原則,以資訊主導、綜合整合的思想加以系統整合,提高訓練起點和層次。比如,共同訓練內容要由體能、技能向資訊和智慧轉變,突出戰場適應能力訓練和資訊化戰爭知識的學習;技術訓練內容要由掌握一般訓練技能向熟練掌握新裝備操作和新裝備的通信器材使用轉變,突出新裝備的操作使用、維護保養,指揮自動化系統的使用,加大通信、電腦、指揮自動化與網路技術訓練的力度;戰術訓練內容要由單系統要素訓練向一體化整合訓練轉變,突出研練新裝備如何在一體化訓練和一體化聯合作戰中發揮最大作用;戰役訓練內容要以新裝備與其他裝備系統協同為重點,搞好新戰法與舊戰法的銜接訓練,發揮新、舊裝備的最大整體功能。總之,應使新裝備的訓練內容既注重實用性,又有超前性、針對性,充分體現一體化訓練和聯合作戰的要求。

豐富新訓法。新的訓練方式是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內在必然要求。資訊化條件下,發達國家軍隊的訓練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和改革,基地化、模擬化和網路化訓練,越來越顯示出優勢。基地化訓練能夠充分利用訓練場地和資源。模擬化訓練採取“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官兵“身臨其境”。網路化訓練能更好地實現對抗演練。新裝備的技術含量和訓練成本越來越高,要儘快實現人、裝結合就必須不斷創新訓練手段,積極運用資訊技術改造訓練環境和條件,大力提高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訓練的資訊化程度,實現技術訓練模擬化、戰術訓練網路化、部隊訓練基地化,以降低訓練成本,提高訓練效益。

創造新戰法。恩格斯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是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資訊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新裝備,其技、戰術性能必將不斷地給一體化聯合作戰帶來更加寬廣的開拓空間,給指揮控制、作戰方式、行動方式帶來新的革命和變化。在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過程中,決不能僅僅滿足於“開得動、聯得上、打得響”,要根據一體化聯合作戰以及新裝備技、戰術性能給指揮控制、作戰方法、行動方式帶來的新變化,探索新的戰法,並以新的戰法為牽引,結合部隊作戰任務和戰場環境,不斷發掘新裝備的最大潛能。

打造新裝備需要的新型人才群體

無數實踐證明,促進和推動新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群體。

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對人才提出了超前培養的新要求;新裝備高新技術密集、資訊化程度高、系統複雜,則對官兵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才培養必須確立高起點,由“應急式”向“超前式”轉變;由“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

在人才的培養對象上,必然按照建設“五支隊伍”的總體要求,培養能夠駕馭新裝備,打贏未來資訊化戰爭的“複合型”指揮軍官隊伍;培養一專多能,能夠從不同方面輔助指揮軍官實施新裝備指揮的智囊型參謀隊伍;培養精通新裝備性能,能夠迅速排除各種故障、解決複雜技術難題的技術專家隊伍;培養能夠熟練實施新裝備技術保障、身懷絕技的士官隊伍。在人才的培養內容上,應科學合理地構建新的專業框架,將專業訓練與學習資訊技術和網路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對資訊處理手段、方法的學習和研究,掌握資訊獲取、傳輸、控制、安全、輔助決策等方面的知識。在人才的培養方式上應採取請進來、走出去,分專業集訓等辦法,通過科研單位、生産廠家、院校代培等途徑,構建科研單位、生産廠家、院校、部隊“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還可依託新裝備自訓,來一批訓一批,熟練一批普及一批,發揮“酵母”作用,多方位培養人才。同時,要針對新裝備對人才要求高的特點,建立科學的人才成長機制,形成一整套人才選拔、培養、使用、留用、管理和晉陞的制度規定,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

構建與新裝備相適應的管理保障體系

管理保障要有新理念。要樹立資訊化管理的新理念,積極運用虛擬現實、先期概念、柔性生産、橫向一體化和統籌等現代技術,建立新裝備的資訊採集、傳輸、處理、控制管理體系,提高新裝備技術保障的有效性、日常管理和裝備保障的預見性以及規範性。要有全系統、全壽命管理保障理念,從裝備研製生産、使用管理、維修保障等各個環節,建立並實施相應的管理保障措施。

技術保障要有新模式。構建新的保障模式必須創新保障理念,實現四個轉變:由傳統保障向一體化保障轉變,以資訊網路為支撐,綜合有效資源,合理編組,將相對單一的技術保障、一般的技術維修,由依靠專業技術人員保障,轉變為綜合保障、遠端高效的一體化網路維修和人工智慧檢測維修、使用維護和專業技術人員相結合的保障模式;由立足自我保障向社會化保障轉變,拓寬技術保障渠道,主動與新裝備生産廠家、科研單位以及院校聯繫,探索社會化保障路子;由機械化、粗放型保障向資訊化、精確化保障轉變,積極改進新裝備技術保障手段,研製具有自動化檢測、故障智慧診斷等功能的保障裝備,提高裝備保障精確化程度;由按級保障向集約保障轉變,組織實施集約化保障,集中力量建立保障中心,採取集中保障、分片巡迴保障等新的方式,解決新裝備保障難的問題。

配套設施要有新內容。網路既是一體化訓練和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基礎,也是一體化裝備保障的基礎,必須充分利用現代通信電腦、網路等技術,構建新裝備保障網路。堅持作戰裝備與保障裝備同步,研製和改造資訊化保障裝備。建立裝備保障資訊系統、戰場搶修支援系統、戰場損傷支援系統、遠端支援保障系統等維修自動化系統工程。同時,抓好訓練器材、維修器材、資料教材、庫房工間、維修設備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整體推進,達到新裝備儲備保管有場所、維修保養有設備、訓練有場地等基本配套條件,確保新裝備供得上、保管好、維修好,為新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奠定良好的物質保障基礎。(韓穎龍)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