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為美軍插足提供契機 中亞地緣政治格局“變臉”

    “911”事件後,中亞由於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美國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的前沿陣地,中亞在美國地緣戰略中的地位隨之上升。長期受到國際恐怖主義威脅的中亞各國,為維護自身安全,希望“借刀除害”,因此積極向美國和北約提供空中走廊和軍事基地。美軍“插足”中亞使這個地區的傳統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微妙變化。

    一般説來,中亞地區包括從原蘇聯獨立出來的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

    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5國。其中烏、土、塔3國與阿富汗接壤。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視中亞為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然而,由於中亞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美國從自身能源安全和全球戰略利益出發,對這個地區覬覦不已,不斷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滲透。

    

    “911”事件為美國“軍事介入”中亞提供了契機。在反恐旗幟下,美國和北約的軍隊相繼進駐原蘇聯的一些中亞軍事基地。俄羅斯為了徹底斬斷阿富汗通往車臣的禍水和確保中亞“緩衝區”的穩定,同時為了進一步改善自己與美國的關係,不得不默認美國和北約軍隊進入中亞。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和美歐迅速擴大的軍事存在使中亞各國的處境及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初步變化。

    

    變化之一:隨著恐怖主義勢力在阿富汗的大本營被摧毀,多年威脅中亞各國的武裝外患基本消除,外部安全環境大為改善,中亞總體安全形勢趨於穩定。

    

    變化之二:以烏茲別克和美國簽署軍事合作協議、烏向美軍開放汗納巴德軍用機場為標誌,美國在中亞實現了“軍事進入”的歷史性突破,俄羅斯在中亞的主導地位因此受到嚴重挑戰。

    

    變化之三:面對俄美影響力的此消彼長,中亞各國不同程度地調整了自己的對外政策。烏茲別克成為美在中亞的主要軍事夥伴;塔吉克繼烏之後正式與美簽訂提供軍事基地協定;吉爾吉斯斯坦在觀望猶豫之後,也決定向美軍提供機場;哈薩克表示“時刻準備”開放“領空和陸地”。雖然塔、吉、哈三國的親俄基本方針尚不致改變,但均顯示了向美傾斜的趨勢。

    

    變化之四:中亞的外部威脅下降,內部挑戰上升。有關各國輿論普遍認為,中亞離長期穩定還相距甚遠。隨著美國和西方全面滲透的加強以及中亞各國普遍面臨第一代領導人更疊,中亞政局能否繼續保持穩定將受到挑戰。

    變化之五:反恐聯盟雖然使俄美關係“明顯改善”,但雙方的根本利益衝突依然沒有消除。“911”事件後,美國沒有改變自己稱霸世界的戰略目標,雖然俄美關係有所升溫,但美國斷然退出《反導條約》這一事實表明,其弱俄遏俄的戰略基本沒變。美國口頭上稱自己“在中亞的軍事存在是暫時的”,“美俄在中亞利益並行不悖”,但實際上美國爭奪中亞的主導權同時控制裏海石油天然氣及其通道的意圖有增無減。俄當然不會割血飼鱷。

    隨著阿富汗戰後重建已經拉開了帷幕,中亞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越來越引人注意。種種跡象表明,俄美在中亞的明爭暗鬥不會偃旗息鼓,中亞各國也不得不在其中縱橫捭闔。

     人民網 2001年12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