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以新形式存在並蔓延 美在伊麵臨五條戰線

儘管去年5月1日美國宣佈在伊拉克主要戰事已經結束,但分析人士認為,在過去一年間,戰爭一直以新的形式繼續存在並蔓延著。目前,伊拉克境內已經形成了5條反美戰線,有形或無形地深藏于伊拉克社會各個層面。

第一條戰線:“遜尼三角地”的遊擊戰。美軍在伊拉克中北部地區的“遜尼三角地”與當地抵抗武裝的對抗由來已久,自去年5月1日布希宣佈在伊主要戰事結束以來,針對美軍的襲擊活動絕大多數發生在這一地帶。一方面,美軍為報復個別極端分子而動輒大舉圍剿,殺一儆百;另一方面,美軍大規模轟炸造成無辜平民傷亡的行徑不斷激起更多人的抵抗情緒。最近,在費盧傑、拉馬迪等地的抵抗力量同美軍發生激烈對抗,並創造了單日打死美軍17人、單月打死美軍過百人的紀錄,美軍在舉城抵抗的形勢下也不得不主動尋求停火。

第二條戰線:什葉派公然武裝對抗。美軍佔領伊拉克後,佔人口大多數的什葉派穆斯林曾短暫沉浸在薩達姆倒臺的歡慶中。但是隨著伊拉克安全局勢的失控,尤其是伊中南部的什葉派聚居區接連遭到傷亡慘重的爆炸襲擊,很多什葉派開始對美軍失去耐心,並將這一切歸咎為美軍的佔領。4月初以來,什葉派激進派別領導人薩德爾的部分追隨者從示威遊行迅速發展為直接與聯軍交火,造成數十名聯軍士兵和上百名伊拉克人死亡。眼下,薩德爾雖然已經接受與美軍談判,但拒不解散邁赫迪軍,不出席由美軍控制的法庭,並要求美軍釋放包括什葉派人士在內的上萬名在押者。美軍與什葉派激進派別的對立不但是一個嚴峻的軍事危機,更昭示著一種新的政治危機。

第三條戰線:人質危機。人質危機是隨著美軍在伊拉克全境與抵抗武裝對抗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危機。據統計,目前在伊拉克境內遭到劫持的外國人已有80多人,一些人獲釋,一些人被殺害,還有些人仍然被扣押著。目前,共有20多個國家出兵伊拉克,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多國聯軍。雖然這些國家的軍隊人數很少,即使撤軍也不會對美軍的部署造成多大影響,但是一旦他們撤軍就會給美國帶來外交方面的國際壓力。綁架者正是看到了聯軍中的這一薄弱環節才頻頻出手,在伊拉克境內掀起了綁架風潮。從目前的局勢發展看,美國在這一問題上並沒有什麼高招。

第四條戰線:恐怖襲擊防不勝防。自去年8月起,恐怖襲擊浪潮就開始席捲伊拉克。從巴格達及周圍地區逐漸向北擴展到埃爾比勒、摩蘇爾、基爾庫克等北方重鎮,向南波及卡爾巴拉、納傑夫等什葉派聖城。4月21日,伊拉克最南端的重要貿易港口城市巴士拉也發生了恐怖襲擊。這一次的襲擊更加有組織,也更迅猛,在短短兩個小時內5次襲擊了4個警察目標,炸死包括10名兒童在內的68人。這一系列的恐怖襲擊給人們造成一種伊拉克遍地開花,所有主要城市都不再是安全之地的感覺。

第五條戰線:政治爭端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自從去年11月15日與伊拉克臨管會簽訂政權移交協議之後,美國在完成計劃的進程中幾乎沒有一件事是順利的。先是在大選問題上遭到什葉派穆斯林最高領袖西斯塔尼的抵制,隨後臨時憲法的出臺又是一波三折。目前,雖然有關方面表示6月30日政權移交日期不變,但是各方對於政權能否順利交接的疑問也越來越大。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在現有矛盾依存的情況下匆忙交權,不但不能解決既有問題,反而會産生新的問題。若不能在遜尼、什葉、庫爾德、土庫曼等各派之間合理分配權力,那麼各派的舊有矛盾就有可能在交權之後重新浮現出來,進而加重分歧,甚至導致暴力衝突,這也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記者李驥志 聶曉陽)

新華網  2004年04月23日


表面和解其實分化美歐 歐洲拒絕拉登離間
美國今年在伊拉克軍事行動的開支將超出預期
美在伊軍費開支巨大 局勢惡化預算經費告急
五角大樓確定赴伊拉克增援部隊名單 隨時待命
西班牙撤軍聯軍動搖 美擔心出現"多米諾"效應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