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高科技鑄就攻防兼備的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用高科技武裝起來的威武之師。全軍積極響應中央軍委和江澤民主席的號召,培養科技人才、加強科技裝備、實行科技練兵,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只要一聲令下,為了人民的利益,這支威武之師將不惜赴湯蹈火,隨時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各種使命。

    科技人才乃建軍之本!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名二炮戰士被選送到航太部門學習導彈控制技術,面對橫七豎八的導電線路,密密麻麻的接點,各式各樣的電器符號,數不清的定理、公式、參數,一進課堂聽課頭就發懵。他形象地説:“聽課就像在坐飛機,看書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瞧儀器倉裏的結構就像掉進了蜘蛛窩。”這名戰士還是部隊千里挑一選出來的……誕生於1966年的第二炮兵,發展之初備受人才短缺之苦。到1978年底,整個二炮部隊有技術職稱的幹部僅24名!

    一枚戰略導彈擁有上千台儀器設備,涉及光、電、機械、液壓、電磁等數個學科的幾十個專業系列。其科技含量之高,操作運用之複雜,都是其他兵器難以比擬的。沒有人才,靠什麼來馴服這重達數噸的“龐然大物”?人才與現代化裝備間的反差,促使著二炮決策者抓人才建設成了頭等大事。部隊相繼建立了專業教室、戰士文化學習室、軍官訓練中心、科技圖書館等;各種文化補習班、專業學習班、科技夜校等,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一批批專家、教授、駐地大中專院校的老師、技工被請進了部隊。

    屈明富,就是前邊提到的那位戰士,在部隊開展的學習活動中如久旱逢甘霖,他不但學完了初、高中課程,還學習了部分大學課程,在專業上很快脫穎而出,逐步成為一名技術骨幹、合格的工程師。如今他已挑起某基地副總工程師的重擔,成為某型導彈控制系統的技術權威。像屈明富一樣,二炮部隊先後涌現出了“士兵專家——盧風林”,“活參數——賈俊生”、“導彈通——王子寶”等一批批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以及數以萬計的導彈合格操作手。

    近年來,二炮還把人才作為強軍之本,用創新之槳攪活了部隊人才建設的一潭春水:

    ——“技術專家進入指揮決策層”,在各基地、旅團設立“總工程師”,規定“總工”進入各級常委“班子”,納入本級首長系列,並賦予他們“重大決策監督權、長遠規劃參與權、科研項目否決權、諮詢報告提交權”,使技術幹部的地位日益提高,科技強軍的“音符”更加鏹鏘有力。

    ———建立三級“技術尖子人才庫”,建立了二炮部隊、基地、旅團三級“尖子人才庫”,做到二炮部隊有導彈技術專家、基地有技術尖子、旅團有操作骨幹,並對“入庫”人員的選拔、培養、調動實行專門管理,定期提供學習深造的機會,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新裝備發展要求。

    ——啟動“神劍人才培養工程”。二炮現擁有一批權威性導彈技術專家、一批學科技術帶頭人、一大批能在導彈發射場上“拍板定案”的技術骨幹。今年他們制定的“十五”人才建設規劃中,又描繪出一幅壯觀的人才強軍圖:到2005年二炮將擁有一大批國家級和軍隊級專家型人才;導彈技術專家的數量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50%;各導彈旅將有一批研究生幹部領銜。

    此外,他們還通過解除後顧之憂及設立創業基金、建立學科實驗室、提供創業園地等措施,吸引高層次人才加盟科技攻關隊伍。如今,這支年輕的戰略導彈部隊人才濟濟:大學生士兵群體在導彈發射場上崛起;發射營、連、排長逐步走向本科化;一批年輕的高學歷人才走上軍師級指揮崗位。同時,他們還擁有了工程院院士、技術將軍以及數百名享受政府特貼的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等頂尖人才。一大批與二炮部隊建設相適應的複合型指揮人才、專家型技術人才、現代型管理人才、技能型操作人才正在崛起。高科技人才,已成為托起神劍騰飛的重要支撐。

    海軍一貫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培養使用,“博士碩士艦長”、“飛行員艦長”,人才濟濟推動海軍昂首前航。“碩士艦長”賈曉光,是位戴著近視眼鏡、文質彬彬的艦長,取得國防大學軍事學碩士學位後,被分配到海軍司令部軍訓部當參謀。1994年他抱著“紮根基層、建功立業”的決心,毅然離開北京,來到南海前哨某驅逐艦支隊。經過一年的艱苦磨礪,次年11月,他被任命為某艦見習艦長,成為海軍歷史上第一位碩士艦長。任職僅一年時間,該艦6次火炮射擊、一次實彈攻潛、一次發射導彈,均取得了優秀成績。1998年已升任某導彈驅逐艦艦長的賈曉光作為軍事觀察員,應邀赴夏威夷,觀摩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與其盟國聯合舉行的環太平洋演習。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參加此類國際軍事交往活動。在海軍的行列中,像賈曉光這樣走向現代化海戰前沿的高學歷人才、複合型人才、專業化人才越來越多。

    在後勤保障上,關鍵技術實現新的突破。基礎研究方面,加強了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及免疫學等基礎學科建設,有力地推動了軍事醫學和預防醫學的發展。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相繼攻克了高爾泰克斯織物、開夫拉材料應用、新型野戰口糧保鮮與儲存、核生化防護、野戰創傷救治,常見傳染病和訓練傷綜合防治、重型裝備滾裝、引進裝備油品國産化、折疊式網架結構帳篷、高層建築籠式輕型框架、珊瑚礁永備機場構築,以及海上救生、空中加油、機場搶修等後勤裝備保障關鍵技術。

    空軍高科技人才群體在不斷崛起。一批高學歷、雙學位的大學生參軍入伍,走上領導崗位,提高了空軍幹部隊伍的素質;通過優化招生結構,重點崗位培訓等,一批複合型、智慧型人才在空軍誕生。在航空兵某團,數十名能用外語交往、會編電腦程式的雙學位飛行員成為戰鬥骨幹;在某機務大隊,數十名碩士研究生成為維護新型戰機的主體力量…… 科技裝備實現跨越式發展1999年7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宣佈:中國作為掌握了原子彈、氫彈技術的國家,經過不太長時間的努力,就掌握了中子彈技術;2001年1月10日,我國“神舟二號”發射成功……這一次次高科技突破,標誌著我國國防科技正帶動裝備跨越式向前發展。

    常規兵器發展有了質的飛躍。以輕武器為代表的通用裝備技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陸軍重型作戰裝備實現了從騾馬化、摩托化到機械化的跨越,基本形成了立體機動作戰的裝備體系和比較配套的支援和保障體系,獨立作戰能力得到增強,為遂行諸兵種聯合作戰任務創造了條件。

    1988年9月27日,澄海碧天響驚雷!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艘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戰略導彈成功,表明人民海軍現代化建設又有了新的發展,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我國一躍成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軍隊第一支艦載機部隊正式編入海軍航空兵序列。訓練有素的人民海軍艦載機部隊已走向遠海大洋,形成了一支新型快速機動的海上突擊力量,它標誌著海軍航空兵由岸基開始向艦基的發展,顯示出海軍水面艦艇技術性能方面的新提高。同一時期,我國研製建造的第一代常規動力潛艇也浮出了水面。

    112艦是新時期海軍裝備的一個代表,這艘新型導彈驅逐艦作為人民海軍第二代主戰艦,是我國目前戰術技術性能最先進、高新技術最密集的軍艦。1997年,由中國海軍112號導彈驅逐艦,166號驅逐艦和“南運”953號綜合補給船組成的艦艇編隊應邀訪問了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四國五港。在美國的本土上,中美海軍雙方鳴放21響禮炮,中國艦艇編隊在美國海軍的歡迎曲中駛入美國港口,這一幕是過去美國總統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和他們的幕僚們所預料不到的事。

    海軍技術裝備已由初期的以空(通用飛機)、潛(魚雷潛艇)、快(魚雷快艇)為主,走向以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大中型導彈和海上專用飛機為主;作戰武器由火炮、魚雷為主,發展到以火箭、導彈為主。五大兵種形成了遍及海陸空潛、岸基海基相結合,兼顧常規作戰、多兵種合成、初具規模的海上綜合防衛體系。

    我軍後勤裝備水準有了較大提高。近年來戰勤作業車、新型炊事車、麵食加工車、野戰棧橋車、整體自裝卸車、20管群車加油車、軟質管線鋪管車、跨艦物資輸送車、重裝備機動分載橋等100多項骨幹後勤裝備,完成研製並拿出樣車、樣機,使後勤裝備體系進一步完善,整體結構得到優化,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現代高科技局部戰爭,空軍首當其衝。在1996年3月的一次演習中,先進殲擊的空中截擊如閃電霹靂,強擊機的低空突擊像驚雷蹈海,轟炸機的雲中投彈如泰山壓頂,空降兵的遠端奔襲如猛虎下山……這是我軍在東南沿海超遠端、縱深、超視距條件下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被軍委、總部全程使用的人民空軍,以嶄新的裝備出現在世人面前。

    人民空軍今天具有殲擊、轟炸、強擊、運輸、偵察等航空兵,以及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電子對抗兵和其他專業技術兵種組成的高技術合成軍種,建立了全國範圍內的防空體系。

    空軍用未來資訊戰的需求來牽引,制定了長遠規劃,在超高音速戰鬥機、精確導彈、鐳射武器、高性能探測系統、新概念武器等方面有新突破。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已駛入了快車道。目前,作戰飛機可以超遠端、高速度、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範圍作戰。電子戰、空中加油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適時遂行空中作戰的能力。現代機載武器系統包括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具有遠射程、高精度、大威力、多功能、全方位的空中格鬥、對地(海)攻擊的能力。地空導彈具備命中精度高、作戰反應快、射擊範圍大和攻擊目標多的作戰性能。同時,著眼未來還將改善現有武器裝備,既讓主戰武器加速更新換代,又讓能起“力量倍增器”作用的偵察機、電子戰飛機、空中預警指揮機、空中加油機、作戰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戰術反導彈系統等裝備協調發展。

    我軍戰略導彈部隊已初步形成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近中遠端和洲際導彈齊備的武器系列,能夠獨立或協同其他軍兵種對敵實施自衛核反擊和縱深常規打擊。

    我國國防科技研究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原子彈、氫彈的試驗與潛射導彈、 機動戰略導彈的發射成功,標誌著我軍有了剋敵制勝的“殺手锏”。百億次銀河電腦的問世,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行的多次衛星發射,以及衛星測控技術等均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國防技術和武器裝備的巨變,展示著我軍走科技強軍之路的不平凡經歷。

    科技大練兵,一切為打贏

    從浩瀚大海到無垠藍天,從江南沃土到塞北邊陲,從戈壁荒漠到繁華都市,記者走進每一座軍營,感受最強烈的就是一種撲面而來的科技大練兵熱情。

    海軍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為目標,創新了戰法,電子戰、渡海登陸戰、打巡航導彈等一大批新戰法出現在演習場上。創新了訓練方法,“軍艦”在大海中激戰,“飛機”在藍天格鬥,“導彈”在高空飛行,這一切都是通過模擬器材實現的。高科技改進了練兵方法和手段,網上練兵、對搞訓練、基地化訓練、模擬化訓練等在全海軍普遍開展起來。近幾年來,海軍先後組織了幾十次有各類艦艇、飛機參加的大型合成訓練和演習。艦艦對抗與協同、艦機對抗與協同、水面艦艇與潛艇對抗與協同、轟炸機長途奔襲等高難度訓練科目取得好成績。人民海軍全訓合格艦艇和甲類飛行團的比例較過去大幅度提高,涌現了一大批全訓合格艦艇長、全天候飛行員。海軍的現代綜合作戰能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今年6月6日,隨著最後一名“海戰傷員”在“世昌”艦上得到成功救治,海軍首次大規模衛勤伴隨保障演練圓滿結束。這次為期25天的海上演練,全面鍛鍊了海軍醫院戰時在海上惡劣環境下對海戰傷員實施快速救治的能力。

    為贏得未來海上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勝利,海軍後勤保障戰線上的廣大指戰員著眼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在萬頃波濤中上演了“海上接力保障創新法”、“‘紅十字’分隊艦上施妙手”、“無碼頭補給辟新途”、“風浪中裝填導彈顯奇能”、“緊急援潛快速反應”、“複雜條件下空中加油”等一幕幕後勤“新戲”,初步形成了海軍現代化後勤保障體系。目前,已建成了一批以大型軍港為龍頭的“軍港城”,以骨幹機場為核心的“機場網”,以中心倉庫為主的後方“倉庫群”。

    你也許想像不到,現在,從空軍到各軍區空軍,從軍到各師、團,所有軍事主官都能做到人人能飛、個個會指揮;航空兵師長都能帶隊升空作戰,戰鬥團團長都能飛四種氣象,並勝任指揮和教學;空降兵部隊的各級軍事主官都會跳傘。空軍科技大練兵,戰鬥力水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僅用了5年時間,空軍98%的戰鬥團成為甲類團,飛行安全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一大批神炮手、轟炸能手和飛行尖子脫穎而出。空軍曾在華北某地成功地舉行了鐳射、電子模擬對抗演習,標誌著訓練手段已邁向現代化的新領域。科技大練兵使空軍飛行指揮自動化程度日益增強,模擬訓練日漸普及,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程度高、實用性強的訓練基地,成立了藍軍分隊。各部隊組織了複雜氣象、海上、夜間、低空、超低空和實彈等高難度課目訓練,提高了訓練品質和效益。

    依據中央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以提高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整體作戰能力為目標的訓練改革方興未艾。全軍從戰術到戰役,從兵種到合成,從戰法到訓法,從內容到手段,實行了全面而有重點的改革。聯合作戰演練,首長機關網上對抗,火炮快反訓練,多艦種海上混合編隊訓練,導彈部隊機動發射訓練……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嘗試,不斷衝擊傳統的訓練觀念,有效地提高了訓練品質,也使新裝備生成了戰鬥力。

    凝聚著我軍訓練內容改革成果的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經總參謀部批准頒發全軍部隊施行。新大綱突出針對性訓練,提高了訓練的高科技含量,適應了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全軍部隊堅持練為戰的原則,依照《大綱》從難從嚴訓練。陸軍部隊普遍加強了以新知識、新技能、新裝備、新戰法為重點的基礎知識學習和指揮應用訓練;海軍艦艇部隊加大強大風浪、夜暗和大霧等惡劣氣象條件下的海上訓練;空軍和導彈部隊普遍進行實彈發射訓練,跨區機動訓練。全軍部隊涌現出一大批新技術能手和訓練尖子。

    燕山腳下精兵雲集,渤海海域戰艦巡戈,內蒙古草原鐵甲疾馳,東北密林導彈矗立,現地演兵波瀾壯闊,網上對抗異彩紛呈……去年金秋,全軍舉行了一場全面展示人民解放軍打贏現代高技術戰爭決心、信心和能力的世紀大演兵,集中展示了我軍由傳統的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為主的“三打三防”到打隱形飛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升機,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的“新三打三防”取得的最新成果。電子示假、智慧擾騙、精確打擊等高技術含量的新裝備、新技術、新戰法揚威訓練場。我軍首次舉行的網上參謀“六會”作業競賽,展示了我軍新型參謀人員駕馭現代資訊技術的水準和“運籌網路、決勝戰場”的能力。

    科技大練兵的深入開展,使人民解放軍過硬的軍事素質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充分展示:海軍艦艇編隊穿越太平洋,一批海軍飛行員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空軍實現全方位機動,全天候的飛行員和團隊不斷增加;導彈部隊具備各種條件下的發射能力;炮兵、裝甲兵加強數字化建設,快速反應能力不斷提高;舟橋部隊依靠國産裝備征服了江河海洋;全軍陸續建立了指揮自動化系統;輕武器性能和防化檢測水準均已跨入國際先進行列……這一切,標誌著通過開展科技大練兵活動,人民解放軍的作戰能力明顯增強。

    (本文由本報記者唐先武、劉曉軍、徐玲玲、侯靜,特約記者周曉斌、何天進、伍旭東、王鵬、郭凱、蘇擴善、范炬煒、陳玉璽集體采寫)

    《科技日報》 2001年8月0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