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武裝特工擅闖中印邊境 10名人被繳械

    7月26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招待會休會後,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先後回答外國駐京媒體的電話提問。有記者問:“《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6月26日,一個由10名印度情報和安全官員組成的小組在阿魯納恰爾邦實際控制線內14公里處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扣留、繳械和審問。請證實。中方如何解釋?應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

  孔泉的回答非常明確:“我注意到上述報道。對印度報紙提到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方是不承認的。對報道中所提到的事件,經調查,事實是印方越過了中印邊境東段實際控制線。在中方的要求下,印度越線人員退回到實際控制線一側。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希望印方能嚴格遵守兩國已經簽定的規定,尊重雙方之間的實際控制線,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答記者問和印度媒體的報道立即引起了國際政治和軍事分析家們的關注。除了關注事件本身外,國際社會最關注的是中印雙方處理此事的態度和方式。

  10名武裝特工被解放軍繳了械

    7月23日,《印度斯坦時報》第一個捅出“印度特工在阿魯納恰爾邦實際控制線內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扣留、繳械和審問”的消息。這家報紙的獨家報道隨後便成了印度眾多主流媒體追蹤報道的主要來源,也是印度相關部門與中國方面交涉的基本立場。

  《印度斯坦時報》是這樣報道這次事件的:

  6月26日,一個由10名印度情報和安全官員組成的小分隊在“阿魯納恰爾邦”執行“例行性任務”,這支小分隊成員包括4名印度情報局官員和6名印度軍情局下轄的特別安全局的官員,他們執行“例行性任務”的目的地是一個名叫“塞雷拉托普”的地方。此前,印度軍情小分隊“時常”到塞雷拉托普活動,據稱都沒有遭遇“麻煩”。

  然而,26日這一天不尋常:當小分隊行至“實際控制線”(LAC)內14公里處一個名叫奈普的小地方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支21人的巡邏隊攔住了小分隊的去路。一名解放軍軍官用英語告訴印度小分隊説:“這是中國的領土,你們不應該擅闖此地!”隨後,印軍小分隊被“扣留、繳械和審問”。不過,10名印度特工很快就被解放軍釋放,通過玉美(音)橋回到印度一側。

  印度政府打算增派邊警加強防衛,印方低調處理此事件不想讓事態升級

    印度特工小分隊回印度後,立即向印度外務部遞交了一份有關此事件的詳細報告。在這份報告的基礎上,印度軍方、情報局、內政部于7月21日舉行了一次情況評估會,這次會議由東亞事務聯席秘書長阿索克主持。

  儘管外務部在會議結束後拒絕向媒體發表任何評論,但知情人士向《印度斯坦時報》透露説,印度政府已經決定向中印東段邊境增派12支“印藏邊防警察”分隊,以“加強邊境安全”,而長期以來一直負責這一任務的印度特別安全局巡邏分隊將被“印藏邊防警察”分隊所取代。一名內政部的高級官員非常不滿地説:“它們被取代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它們的職責就是負責保護情報局官員的安全,可這次他們遇到事件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應。”

  相比之下,印度外務部對外的公開表態就要低調得多。印度外務部發言人薩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印度政府已經知道此次事件。這次事件發生的地點正是雙方對實際控制線理解不一致的地方。像這樣由於對實際控制線理解不一致導致的事件時有發生。如果我們能在實際控制線問題上達成共識的話,那麼類似的事件就可以避免了。”

  多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印度政府高級官員告訴媒體記者説,印度巡邏隊擅闖中方實際控制線的事時有發生,以至於中印雙方都“習經為常”,這些事件都沒有導致任何的衝突,也從來沒有發生過開槍事件。一名印度政府高官還透露説,類似的事件發生後,雙方都很少將相關事件報到政府最高層,而兩國現在也越來越對類似的事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印度外務部發言人和政府高官低調回應印度媒體就此事進行的報道事出有因。國際問題觀察家認為,中印之間的關係隨著瓦傑帕伊總理的成功訪華有了極大的發展與提高,中印關係正在走向新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政府不願意因為這樣的事件使中印關係受到些許的影響。

  另外,類似的事件如果不能低調處理的話,那麼事端就有可能擴大。20世紀80年代初,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差一點成為中印雙方爆發戰爭的導火索。中國方面對於中印邊境爭議地區內印度建設任何的永久性設施都十分敏感,而印軍當時在旺東建立了一個永久性的哨所,中國邊防軍立即做出反應,也在中方一側建起了永久性的哨所,結果印軍立即向旺東地區派出了第5山地師,差一點跟中國軍隊擦槍走火。

中國政府歷來不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印特工在邊境的秘密活動頗為詭異

    儘管印度政府方面低調處理此事件意在不影響中印關係,但與此事件有關的兩點相當令中國關注:一是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問題;二是印度武裝特工在中印邊境地區的秘密行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從來不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印度媒體提到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是喜馬拉雅山南坡最肥沃的一塊土地,雨量流沛,亞熱帶氣候,離川藏和滇藏公路生命線非常近,事關戰略部署。

  多年來,印度通過不斷的移民,已經在當地有100多萬人口。關於這一地區得從中印邊界説起。中印邊界分為東、西、中三段。西段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同印度拉達克接壤部分,有爭議地區約33000平方公里;中段是中國西藏阿裏地區同印度喜馬拉雅偕爾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爭議地區約20000平方公里;東段地區是不丹以東一段邊境,爭議地區約90000平方公里。

  1914年,英國殖民主義者在西姆拉會議之外與西藏地方當局代表秘密炮製了中印邊界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企圖將這一地區90000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入印度版圖,中國歷屆政府都未承認,長時間內殖民主義者也未敢越過中印傳統習慣邊界。

  1947年印度獨立後不斷將領土向北推進,至1953年前後擴展到非法的“麥克馬洪線”。1954年,印度當局在非法佔領這塊中國領土上成立了所謂的“東北邊境特區”,1972年又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12月8日和9日,印度議會兩院通過了一項法案,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為此,中國政府鄭重聲明,印度議會通過這一法案完全是非法的,中國政府絕不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

  軍事分析家則對印度情報局和印度軍情局特別安全局武裝特工在中印邊境地區的秘密活動感興趣。印度情報局(IB)是印度政府的國內情報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情報局。由於該情報局極其詭異,根本不接受印度政府其他機構的審查和審計,所以要想確切知道印度情報局的任務幾乎不可能。

  不過,國際情報界普遍認為,印度情報局除了蒐集國內安全情報外,還擔負著邊境地區的情報蒐集任務。根據印度《電信法案》的授權,印度情報局可以對通訊實施偵察,包括監聽電話、截收普通信件和電子郵件。有消息説,印度情報局每天要秘密拆看5000封海外來信。由於連印度警方都沒有這一特權,加上印度法庭不採信通過竊聽得到的證據,所以情報局的這一特權經常遭到印度議會的猛烈抨擊。印度情報局還經常以假名向報社投稿,表達有利於政府觀點的聲音。根據這一職責判斷,印度情報局官員赴邊境地區主要是進行電話竊聽。

  特別安全局是2002年3月新成立的印度國防情報局的下屬單位。印度國防情報局是將三軍的情報機構通通歸攏在一面旗下,從而確保軍隊口情報的蒐集與生産。根據職能劃分,特別安全局既是情報機構,同時也是專業的突擊隊。其武裝特工常常被派到敵後執行突擊任務。目前,該局有兩個營的人馬。因此,它出現在邊境地區主要是為滲入敵後的情報官擔負安全保衛任務。(邱永崢)

青年參考   2003年08月0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