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從只能簡修到躋身世界前列(多圖)

    


中國生産的殲5飛機遠銷海外

    飛機作為20世紀科技最輝煌的創造之一,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面貌。經過50年的艱苦奮鬥,新中國航空工業從只能簡單地修理飛機,發展到今天能自行研製各型飛機、發動機、配套機載設備和武器等。新中國民航也徹底改變了落後局面,運輸量和技術水準都躋身世界前列。

    雖然早在1912年我國航空界的先驅馮如也製造了飛機並在廣州表演,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航空研究機構和飛機製造企業,但並沒有形成産業,無論空軍還是民航的飛機都是靠少量引進。

    新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起步。于1951年到1953年初建的航空工廠,在難以想像的困難條件下,修理與組裝了473架飛機,2627台發動機,保障了抗美援朝前線空軍的需要。

    1954年,南昌飛機製造廠造出用活塞發動機的雅克-18初級教練機,1956年7月瀋陽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了第一架噴氣式高速殲擊機米格-17愛夫(殲5),從此我國空、海軍用上了自己生産的殲擊機。

    


初教-6在國際上口碑很好

     1956年,國家把噴氣技術作為發展尖端科技的重大項目之一。國家決定自己設計飛機,於是在瀋陽分別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飛機和發動機設計室。1958年7月終於製造出了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噴氣中級教練機殲教-1及其發動機噴發-1。

    我國自行設計並批量裝備部隊的第一種飛機是全金屬結構前三點起落架的初級教練機初教6,該機1957年設計,1962年轉入批量生産,至今還在生産出口。

    從修理、製造、自行設計發展到今天,我國已能自行研製殲擊機、強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偵察機、教練機、直升機、空中加/受油機、通用飛機、無人駕駛飛機和各型發動機與機載武器。

    在民航方面,從1919年北洋政府交通部籌建航空事宜處開始,航空運輸作為一種新的交通運輸方式首次進入中國。1949年11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民用航空局,開始創建新中國的民航事業。1950年8月1日,天津─北京─漢口─重慶和天津─北京─漢口─廣州兩條國內航線開通(即“八一開航”),新中國民用航空運輸業務正式開始。

    


我國新型殲擊機高歌猛進在高原上空

    1958年以前,中國民航一直使用活塞式螺旋槳飛機。1960年4月,首次使用渦槳客機伊爾18試航西藏拉薩成功。此後,多次使用伊爾18飛機圓滿完成國家領導人出訪專機任務。1970年,開始使用遠端噴氣客機───波音707。1981年,首次使用波音747SP大型寬體客機,開通直飛美國的跨洋航線。

    1978年,民航共有機場81個,且多是中小型機場。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新建和遷建了25個機場,改擴建了48個機場。建設了一批支線機場。到1999年底,共有可以起降大中型飛機的民用機場達100個。(李大慶)

    科技日報2003年02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