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讀《中國民兵歌謠》
楚汜

    報社離休老友鄭訓編了一本《中國民兵歌謠》,匯集歷次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有關民兵的歌謠千余首。它真實、形象、生動,具有濃烈的時代精神與生活氣息,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説服力,可以稱之為一部以民歌集納形式編寫的、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戰爭史。同時,該書也具有極強的文學史料價值。

    全書43章,內容最精彩、分量最重的,也正是反映革命戰爭(包括抗美援朝)的篇章。這裡沒有長篇理論分析,沒有嚴密邏輯論證,卻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在中國現代史上,革命是怎樣發生的,人民為什麼要奮起,以至靈活的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又何以能廣泛開展,等等。且看這樣一些歌謠:“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鬼子佔了東三省,還要吞掉全中華。依靠英美算白搭,丟驢還得搭開工。老蔣這人更敗家,洋佬説啥就是啥。只有自己靠自己,黨領導咱們打天下。”“山是我們開,樹是我們栽。誰要野心這兒過,連人帶槍繳下來。”這裡,群眾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了舊中國殘酷的階級剝削與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壓榨,人民的貧困與饑餓,憤怒與覺醒,掙扎與抗爭,以至呼嘯吶喊,義無反顧地踏上自我解放、救亡圖存的大路。而聲東擊西,時隱時現,遍地開花的機動靈活戰略戰術,也只有在這樣的群眾土壤中才可能實現。《歌謠》描繪這樣情形的篇章,數量更大,也更多姿多彩:“松柏滿山棵挨棵,哪有民兵人數多。人築長城神難過,打得鬼子無處躲。”“前村後屋安土炮,滿山遍野地雷網。老少民兵長翅膀,飛行出擊敵後方。一腳踢後心,一手打耳光。配合主力殲敵人,封鎖消息斷敵糧”。“天沉沉,地沉沉,對門山上起烏雲。烏雲滾,到山根,半夜三更雨打門。哥哥拿把號,弟弟提起槍,雙雙摸到大山上。東邊吹起噠嘀嘀,西邊吹起嘀噠噠,中間打起劈劈啪。又吹號,又打槍,嚇得鬼子發了慌。後頭逃,墻又高;前門逃,怕大刀;坐著又怕放火燒。躲無處躲,藏無處藏,兩眼淚汪汪,架起機關槍,辟辟啪啪放一場。”這些篇章,讀來朗朗上口,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我國婦女,尤其廣大農村勞動婦女,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參戰、支前的熱烈情景,在《歌謠》中有很突出的表現。她們的一隊隊行列,一段段故事,成為這部人民戰爭歷史畫卷中彩色鮮明、壯美感人的重要部分:“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戶戶把門關。小大嫂,開後門,躡躡悄悄奔上山。城裏傳來秘密信,鬼子掃蕩要進山。放下三月吃奶兒,奔進山林找抗聯。”“浪駕雲,雪砸風,連天大浪如山崩。船送大軍渡洞庭,雲縫閃出女船公。羊角辮,係紅纓,小夾襖,桃花紅。一桿長篙攥手中,點碎大浪十萬峰。”這些生動的歷史圖景,深刻地顯示出,黨所領導的革命戰爭的人民性質,反映人民戰爭對群眾的號召力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它也會使人們意識到,這樣的戰爭,勝負應是早就決定了的;這樣的人民戰爭,不論在怎樣變化的客觀條件下,都將發揮其巨大的威力。

    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同志,恐怕大都會有這樣的記憶:我們的戰鬥隊伍,不論是主力軍、地方部隊,還是廣大民兵;也不論戰爭中我軍發展順利,還是處境艱險,它總是保持那麼一股勁,一股氣,不屈不撓,確信仗一定能打勝,革命早晚定成功。翻開《歌謠》隨處都可以感覺到這種革命士氣撲面而來:“有槍打敵人,無槍也革命。喜看星星火,明朝萬里紅。”“不怕強盜不怕偷,不怕白鬼來燒樓。舊樓燒掉不要緊,革命成功蓋新樓。”“天是棚,地是炕,蒼松古林是我房。青草當成被和褥,洗澡洗臉在河旁,崗樓設在大樹上。這樣生活賊艱苦,一樣殺敵把日抗。”“飛機日夜叫,如同來吊孝。眼看心著急,黃維跑不掉。今天叫,明天叫,再叫兩天全完了。”忠貞、堅定、自信、樂觀與詼諧,這是革命戰爭年代軍民最可寶貴的品格;是革命力量由小到大,人民戰爭由被動到主動直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如今戰爭硝煙早已散去,而重讀這些篇章,依然使人感到有一種震撼力量。同時它似乎也在提醒我們,起于革命戰爭年代的高昂士氣與民氣,什麼時候都不應被漠視、被削弱。盛世歡歌雖在情理之中,憂患意識卻一刻不可或缺,英雄進行曲還是應當成為主旋律。我們每天齊唱《義勇軍進行曲》,那聲音似應更多一分深沉,更多一分激越。

    整部《歌謠》,又可以看成是對廣大人民武裝工作者一曲深情頌歌。對那些長年戰鬥在第一線的“老武裝”,更是注入了真摯深厚的情感。本書專有一章,名曰“老武裝”,其中有我老家東北民兵的兩首歌謠,講得情真意切,令人心動:“三十年戰風鬥浪,三十年走村串鄉。三十年軍裝不褪,三十年烈火煉純鋼。風刻臉上皺,雪染兩鬢霜。風吹雨打松更青,披甲執戈不下崗。”“兩腳泥巴兩肩霜,肩挂背包腰挎槍。翻山涉水日夜忙,哪知當年他曾負重傷。”“隊裏勞動他拿鋤,幹起活來都在行。地頭歇息講形勢,民兵跟他練刀槍。社員不稱他部長,還是八路叫老張。”不同歷史年代的民謠,是一方群眾的心聲。我們看到,那些始終同廣大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的人,人民總是抑制不住要歌唱他們的。

    《歌謠》編者鄭訓,也可以説是個“老武裝”。抗日戰爭期間,他在家鄉也幹過放哨查路條一類事。參軍後,他又做了大半輩子的民兵宣傳工作,從小報到大報,都是只當“民兵編輯”未當官,人稱“民兵老鄭”。在報社大院內外,“ 民兵老鄭”也算得上是一方“人物”。人們對他癡心於民兵宣傳的敬業精神,無不肯定。80年代中期他離休後,以自己長期累積的資料為主,曾出版一部64萬字的《中國民兵史話》,還有80多萬字的續集,也將定稿。現在他又有這部《歌謠》問世。可以看出,他人雖離崗,心仍係人民武裝。這是不容易的啊。我在閱讀這部《歌謠》過程中曾想,早已過古稀之年的鄭訓,編此書時的所謂“案牘之勞形”,一定會被回憶之喜悅與夙願實現的歡樂沖刷而去的吧。

    (解放軍報 2003年01月23日 第7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