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法德“發動機”重新起動

    北約推遲就是否在對伊戰爭中向美提供支援作出決定

    北約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22日舉行例行會議,就美國15日提出的要求北約在美對伊拉克的戰爭中給予支援的問題進行了激烈辯論。由於法國和德國的堅決反對,會議沒有就這問題作出決定。

    北約人士説,這是北約面臨的一個艱難的抉擇。法國和德國堅決主張,在外交手段窮盡之前,北約不應就此“匆忙”作出決定,應當給予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更多的時間,盡可能通過和平方式達到目的。

    法國和德國一直反對美國單方面對伊動武。德國曾表示,即使是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對伊動武,德國也不會直接參與這一戰爭。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總理施羅德22日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爾賽宮發表演説時再次強調,法德兩國決心為和平解決伊拉克危機而共同努力。

    本月15日,美國正式要求北約在可能發生的對伊戰爭中提供6個方面的軍事支援,包括允許美國使用北約軍事資源,包括預警機、掃雷艇和海軍巡邏艇等,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空中加油等方面的後勤支援,為土耳其提供導彈防禦系統和其他安全保障等。

    法德為和平解決伊拉克危機而努力

    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總理施羅德22日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爾賽宮發表演説時一致表示,法德兩國決心為和平解決伊拉克危機而共同努力。

    為慶祝《法德合作條約》(又稱《愛麗舍宮條約》)簽署40週年,法德兩國議會當日下午在凡爾賽宮的議會大廳舉行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聯席會議。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德勃雷和德國聯邦議會議長蒂爾澤共同主持了會議。施羅德和希拉克在會議上先後發表了長篇講演。

    施羅德在談到伊拉克問題時説,德國將繼法國之後擔任2月份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德法兩國將在聯合國安理會“共同努力”,“爭取安理會能夠履行自己的主要任務,即維護國際和平”。他指出,目前安理會中的4個歐洲國家,即法、英兩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西班牙兩個非常任理事國,“應該共同承擔起它們的責任,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希拉克在講演中強調:“只有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伊拉克危機才是合法的,法國和德國相繼擔任聯合國安理會1月份和2月份的主席國,將密切磋商和協調立場,為和平爭取一切機會而努力。”他抬高聲調説:“在伊拉克,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的!”

    施羅德和希拉克的上述講話激起了兩國議員們的熱烈掌聲。

    當天早些時候,施羅德和希拉克在愛麗舍宮聯合主持了法德聯合內閣會議。他們在會後共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法德對伊拉克問題的看法一致”,為了和平解決伊拉克危機,“法德將密切合作”,併為此“作出一切努力”。

    國際觀察:法德關係發展的新起點

    對法國和德國來説,今年1月22日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總理施羅德聚會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隆重紀念象徵著法德和解的《愛麗舍宮條約》簽訂40週年。兩位領導人還在愛麗舍宮舉行了40年來的法德首腦第80次正式會晤。兩國發表了《共同政治聲明》,重申繼續履行《愛麗舍宮條約》,加強法德“特殊關係”。希拉克説,推動歐洲建設的法德“發動機”已在“全速運轉”。

    也許人們已經淡忘,法德這兩個歐洲大國歷史上曾數次兵戎相見,在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兩國更是結下了怨仇。戰後的歐洲百廢待興,歐洲各國意識到,只有聯合才是出路。1962年,在歐共體成立初期,法國總統戴高樂和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這兩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人相互訪問,並於次年1月22日,在巴黎愛麗舍宮簽署了《愛麗舍宮條約》,規定了兩國首腦定期會晤。這一條約反映了法德兩國人民期盼和平相處的願望,標誌著法德兩國捐棄前嫌,實現了真正的諒解。

    法德都需要通過走歐洲聯合之路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法國有強烈的大國意識,但經濟實力不足;德國雖經濟實力雄厚,但因歷史原因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受到壓制。因此,只有通過法國這個“政治領袖”出主意、德國這個“經濟巨人”出財力,才能使法德成為推動歐洲一體化車輪滾滾向前的“發動機”。40年來,從戴高樂與阿登納到德斯坦與施密特,從密特朗與科爾到希拉克與施羅德,法德幾代領導人都恪守承諾,每年至少正式會晤兩次,共同商討歐洲一體化道路上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發動機需要經常檢修,否則就會出毛病。法德“發動機”也是如此。冷戰結束後,世界兩極政治格局發生變化,科爾總理抓住了歷史機遇,實現了德國統一。統一後的德國版圖擴大了,人口也由原來的6000萬增至8000萬。針對法國出的擔憂,科爾作出承諾:統一後的德國仍然根植于歐洲,而不會成為“第四帝國”。但近幾年來,法德關係降溫,雖然雙方領導人會晤依舊,而且還不斷增多,但雙方的共同語言少了,在涉及各自利益的問題上互不讓步,突出表現在雙方在共同農業政策和歐盟機構改革問題上的分歧。

    法德“發動機”出問題的原因是雙方面的。1997年,施羅德出任總理,他代表的是沒有經歷過戰爭,對德國的侵略戰爭不再有負罪感的新一代德國人,他們認為應該堂堂正正地捍衛自己的利益,德國應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自己的作用。同年,法國政局發生變化,左右兩翼聯合執政,兩大勢力相互牽制,在外交上難有作為。這幾年,無論是德國還是法國,都想憑藉自己的力量,利用本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機會,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但他們都遇到了重重困難。法德從這些事實中進一步認識到,沒有法德的軸心作用,沒有法德兩國在重大問題上相互作出妥協,歐洲建設就將一事無成。

    去年,希拉克總統和施羅德總理先後連任繼續執政。雙方都表示要作出努力,讓法德“發動機”再次運轉起來。歐盟的發展也進入關鍵時刻。歐盟要擴大,農業補貼和未來機制都必須找到解決方案。數月來,法德領導人頻繁會晤,反覆磋商,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取得成果。由於法德相互妥協,歐盟于去年10月在布魯塞爾首腦會議上就共同農業政策問題上達成一致,消除了歐盟擴大的一大障礙。最近,法德聯合提出歐盟實行“雙主席制”的建議。無論歐盟其他成員國是否接受,這都表明法德軸心要在未來歐盟機制問題上發揮決定性作用。

    紀念《愛麗舍宮條約》40週年,是法德向世人宣告法德“發動機”重新起動的良好契機。希拉克説,這是法德關係的一個“新起點”,兩國將共同書寫“歐洲歷史的新篇章”。他認為,法國和德國作為歐盟的發起國,有責任共同做出妥協,以此加強歐洲的團結,提高它的行動能力,決定歐洲的未來。施羅德説:“我也像希拉克一樣,贊成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歐洲。歐洲越是統一就越加強大,越會成為抗衡超級大國的力量。”法德領導人的這種共識讓人們相信,經過40年的風雨,在《愛麗舍宮條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法德特殊關係,將在歐洲建設的進程中繼續鞏固和發展。

    新華社 2003年1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