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兵論戰説“戈”字

    □鐘少異

    如果我們稍加留意,便會發現,漢字中與戰爭和軍事有關的字,多以“戈” 為偏旁,如武、戮、戎、伐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戈是中國青銅時代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在長期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青銅兵器中,戈、矛和弓箭用的鏃(箭頭)佔了絕大多數。截至1986年的統計:歷年發現的青銅戈有710余件,青銅矛有900余件,青銅鏃有980余件;其他青銅兵器如鉞、刀等發現的數量都很有限。可見其時戈和矛是格鬥武器中絕對的主角。因此,周武王牧野之戰誓師時,命令將士們:“稱爾戈,比爾幹(盾),立爾矛,予且誓。”可見,在中國青銅時代,戈實際上成為戎事武功的主要象徵物之一。由於中國的文字大多創造于青銅時代,在商代初步確定了其基本的形態結構,所以當時人就常以“戈”作為有關戰爭和軍事一類字的重要結構部分。

    不僅如此,自商周時代以來,從“戈”還衍化出一些詞,如“干戈”、“兵戈”等。它們具有表示戰爭或泛指兵器的抽象含義。直至今天,我們仍常用“大動干戈”來喻指武裝衝突。而且“戈”字本身也時常被賦予表示戰爭的引伸意義,如“偃武息戈”這個成語中的“戈”字。

    那麼戈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兵器呢?青銅戈由戈頭和戈柄組成。戈頭的前部稱為“援”,上下有刃,前聚成鋒;後部稱為“內”,呈長方形,上面一般有一個圓孔,稱為“穿”;援的下刃再向下延長的部分稱為“胡”,上面也作出穿孔。戈柄用木和竹製作。戈的裝柄方式是將柄的頂端劈開,挖出空槽,將戈頭的內部插入裂隙,然後用麻繩或革帶繞過戈頭上的穿繫緊,通常還在戈柄的頂部套一個金屬帽,在戈柄的末端裝一個筒狀的金屬飾物。戈的使用方式主要是鉤和啄,即以援部鉤搭住敵人特別是敵人的頸項,用力回拉,或者用援鋒啄擊敵人。在這裡我們要請讀者朋友特別記住“戈”這個字,因為以後拆解其他字,經常還要提到它。

    (國防報 2002年12月17日 第3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