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戰役60週年 戰爭還未遠離

    現在的年青人可能不太知道二戰時爆發在北非的“阿拉曼戰役”;到埃及旅遊過的人也多數沒到過其西北部的阿拉曼地區。可是整整60年過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那些曾經參加過阿拉曼戰役的老兵們,卻怎麼也忘不了這塊傷心之地,因為單是盟軍方面總共就有7000多名將士長眠於此。成千上萬的二戰老兵日前紛紛前來埃及的阿拉曼,參加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在此舉行的阿拉曼戰役60週年紀念活動。

    1942年10月23日,由英國第八軍蒙哥馬利率領的盟軍向德國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起了進攻,經過近半個月的激烈撕殺,盟軍終於11月4日勝利地結束了整個戰役。這個戰役勝利的意義在軍事上保證了盟軍從中東通往蘇伊士運河這條供應線的暢通;而其在精神和思想上對盟軍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評價就是:“在阿拉曼戰役前,我們從未打贏過一仗;但在阿拉曼戰役後,我們所向無敵”。

    阿拉曼在埃及本是個不大的市鎮,但卻因那場慘烈的戰役而名聲大噪,當地不僅建有阿拉曼戰役紀念館,交戰雙方還在那裏留下了多座陣亡將士的陵園。不但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分別都建有戰爭烈士陵園,就連當時軸心國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在這裡建有陣亡將士的公墓。走進每個國家的陵園,雖然墓地大小不一,你卻不能不為其莊重、肅穆所感染,對其整齊劃一地樹立著的塊塊石碑肅然起敬,更會對當年那場戰役死去那麼多人而感嘆。“對於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對於家庭,你卻是我的全部。”這雕刻在墓碑上的話語似乎告訴我們,這位母親在埋葬犧牲的兒子的同時,也埋葬了她的全部希望與歡樂。雖然時間已過去了那麼久,可這句話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腦海裏。

    在阿拉曼的陣亡將士陵園裏,不斷有當年交戰雙方陣亡者的親屬前來祭典。記者在埃及工作期間就參加過阿拉曼戰役50週年的紀念活動。當時我除了被這個戰役進行得如此慘烈而震驚外,也為當年你死我活的交戰雙方早已化干戈為玉帛而感嘆過。在那次紀念儀式上,原先敵對的雙方的後人相互間早沒了敵意,一起開始他們共同的紀念儀式,然後再分別去自已國家的陵園。看來戰爭雖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但在必須分清是非的同時,它給參戰國都會帶來災難卻是一樣的,當然損失大小千差萬別。

    “時間神手”似乎可以抹去許多東西。交戰雙方可以握手言和,但它留給戰地阿拉曼的災難卻至今還沒有全部清除掉。在埃及西北部哈馬邁、阿拉曼到馬特魯這一大片地中海沿岸地區,本是埃及地理條件較好、水資源相對較充足的地方,完全可以開發旅遊項目、農業項目等。但事實上這裡的經濟建設項目開發利用還相當有限,其原因就是二戰地雷。

    據埃及官方公佈的材料,從阿拉曼到埃利邊境超過4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地區,總共埋有約1750萬個地雷。德意軍隊1942年撤退時為了避免盟軍跟蹤追擊,“沙漠之狐”隆美爾將軍曾命令部隊在那裏埋下了大批地雷,以至於阿拉曼地區的雷區當時都有“魔鬼公園”之稱。“魔鬼公園”至今還在害人,在過去20多年裏,約有8000名無辜的埃及人被當年埋下的地雷炸死炸傷。

    據説當年埋一個地雷的費用不會超過10美元,而現在排一枚地雷的費用大約在300至1000美元之間,也就是説排除埃及西北部地區1750萬個地雷所需的費用就是200億美元。這些地雷種類繁多,由盟軍埋的,也有德軍埋的;有反坦克地雷,也有以殺傷兵員為目的的地雷;它們都沒有準確精細的埋雷標圖、完整的文字説明和有關資料文件,有的國家的部隊還因為當時戰鬥相當殘酷,埋雷時故意不標明雷區的位置。此外,時間久遠、資料散失、沙丘移動,以及地理和氣候條件變化使某些雷區面目事實上已發生了變化。這些當然都不是埃及一國自已排雷所能解決。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裏,埃及政府在國際援助下,特別是在二戰交戰雙方的技術和財政援助下已經清除了許多地雷,但這一問題至今仍困擾著阿拉曼地區,它的開發利用也始終未能步入快車道。看來“時間神手”也有它無可奈何的時候。

    今天,儘管早已白髮銀鬚,步履蹣跚,但這些年已八旬的二戰老兵中的不少人,卻珍重地穿上當年的軍服,挂上勳章獎章,在兒孫輩的攙扶下,甚至坐著輪椅,飛越地中海來到阿拉曼,看望長眠在此地的他們當年熟悉甚或根本沒有謀過面的老戰友。我不禁想到,寄託對陣亡者的哀思當然是他們此行的一個目的,但應該不是他們此行的唯一目的。英聯邦的澳督在紀念儀式上就特別提到了前不久發生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恐怖爆炸事件,以及死亡的200多名無辜年青;他要求英聯邦國家的公民們一定不要忘記他們在二戰中浴血奮戰所追求的目標。

    在當今世界,戰爭,尤其是局部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過盡一切努力去阻止和避免戰爭的爆發,卻是絕大多數國家一直在爭取的目標。尤其在中東地區的巴以和伊拉克。願人們永遠記住“阿拉曼戰役”以及它給交戰雙方和埃及帶來的苦難。願戰爭永離人間。(徐 平)

    人民網 2002年10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