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徐焰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進行了第一次核子試驗,成功地爆炸了一顆當量相當於2萬噸梯恩梯炸藥的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是經歷過那個年月的億萬中國人難以忘懷的一天。當天晚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播放了我國第一次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新聞公報》。無數人涌上街頭,如同慶祝盛大的節日。飽嘗過外國侵略者欺淩的老一代人更是激動萬分,他們知道祖國有了原子彈,知道這意味著這塊歷經滄桑的領土上再不會有八國聯軍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殺……

    上千萬居住在海外的炎黃子孫,也記得在這一天周圍的人投來的尊敬目光以及心中騰起的無限自豪。此時,寓居美國的李宗仁便向來訪者説:“西方人終於將我們視為一個智慧的民族”,他也就是由此下定了回歸的決心。一位在西歐開飯館的華僑曾講過這樣的經歷:此前鄰居經常將垃圾掃到他的門前,以示對黃種人的輕蔑。中國爆炸原子彈的消息傳來後,他的門前再沒有人堆來垃圾,警察也向他道賀説:“您有這樣的祖國,以後不會有人再找您的麻煩!”

    ■反對實力政策卻要講實力,國慶五週年時便提出搞原子彈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新政協會上(有人曾誤傳在天安門上),毛澤東曾莊嚴地宣佈:“佔全世界人口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這聲音震撼過多少人的心扉。然而,面對舊社會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爛攤子,此刻中國人還不能生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而美、蘇兩國卻已經邁入核子時代,把中國人遠遠拋在世界武器發展跑道的後面。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接連受到核武器威脅。中國出兵朝鮮獲勝以及在台灣海峽附近作戰時,美國總統都曾揚言準備使用原子彈。白宮敢動輒揮舞核大棒,就是因為中國沒有核彈及其運載工具,沒有起碼的還擊手段。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有句名言──沒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是大國。周恩來也説:我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實力政策,但是對付帝國主義不能不講實力。擁有毀滅力最大的核武器,便是最強大軍事實力的標誌。

    五十年代之初的中華大地上,百廢待興,要搞世界最尖端的技術,研製耗費鉅額金錢的原子武器,談何容易!1954年,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來北京參加國慶五週年慶典,毛澤東向他詢問是否能在製造核武器方面給中國以幫助。赫魯曉夫聽後馬上驚訝地説,搞核武器是很費電的,現在就是把中國所有的電力都投入進去也不一定夠用。只要蘇聯有了核武器就行了,不必我們大家都來搞它。

    核武器這種最尖端的絕密技術,任何國家都不願外泄。於是,1955年1月,毛澤東決定自力更生,依靠本國的科學家,正式決定研製核武器,隨後,我國進行了豪邁的九年攻關。

    ■製成原子彈後爆與不爆,毛澤東一錘定音

    中國研製核武器的過程,可謂人類科技史上一曲空前動人的英雄主義凱歌。在物質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許多從海外學成歸國的優秀科學家、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學子,紛紛來到沉寂的大漠邊緣,每天對著孤山冷月下的戈壁荒灘,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創業。為了保密,他們對外通信沒有具體地址而只有信箱號,對親友也不能講具體工作。然而在那個時代,他們有一個在全國講起來最為自豪的工作名稱——搞尖端武器!

    對於“兩彈一星”的研製,已有諸多的作品做了生動描寫,本篇不再多述。當年,因機關駐地開滿了馬蘭花而定“馬蘭”為代號的中國核子試驗基地,至今還未在中國地圖冊上標出,不過,它的名字早就響徹中華大地。其實,當年新聞報道中所稱的進入我國境內又屢遭擊落的美制U-2間諜飛機,就一直以這裡為主要偵察拍照目標。美國前些年解密的檔案也説明,從1963年起,新疆羅布泊附近核子試驗場的模擬工程、道路、通訊設施以及高102米的試驗鐵塔的照片,就陸續擺到白宮總統辦公室的桌上,總統的謀士們也獻上了轟炸、導彈攻擊以及派台灣特工隊突襲等多種打擊方案。白宮的最高決策者卻擔心激怒因此中國而引發可怕的後果,一直未敢拍板。1964年秋,中國第一次試驗的原子彈在甘肅酒泉的一個秘密工廠裝配出來,但進行試驗卻要冒著遭受打擊的很大風險。中央專委不得不制定兩種方案:一是發展技術暫不試驗,二是不怕威脅儘早試驗。毛澤東最後一錘定音,以豪邁的氣派説:“既然核武器不一定能用,就要儘早試驗。”

    今天的人們看到這種過人的膽識和豪邁的氣魄,也不能不對這位偉人表示敬佩。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羅布泊試驗基地主控站操作員按下了電鈕,十秒鐘後,原子彈開始進行爆轟、壓縮、超臨界、出中子、爆炸的全過程。強光一閃,火球迸放,接著蘑菇雲騰空而起。

    ■在核領域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收效

    六十年代前期,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核俱樂部第五個成員時,“三年困難”的饑荒陰影還未驅除。如今有些人會問,在那麼困難的時候,若是不搞原子彈,把錢用來造些電視、冰箱改善生活不好嗎?然而,當年的人們勒緊褲帶搞尖端武器卻無怨言,因為剛經歷過百年外來侵略的軍民都明白,沒有過硬的東西,像我們這樣一個始終受外部覬覦的大國怎麼會有安定環境?還能談什麼發展?要算賬的話,軟弱造成的損失會比為自強而暫時付出的代價大得多!

    當時,我國的國防費每年僅幾十億元人民幣,其中投入“兩彈”的不過幾個億,如果同三年“大躍進”造成的1200億元人民幣損失額相比真是九牛之一毛,甚至比不上同期歸還蘇聯債務的負擔(共59億元欠款,每年還債10億元左右)。正如毛澤東對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所説的,“我們用很少的一點錢搞試驗。我們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我們像窮人、叫化子,穿上漂亮衣服,到外面跑一跑。”在世界各核國家中,中國是以最少的研製費,創造了最快的速度。

    這種世界奇跡的取得,很大程度歸功於系統協調的有力。在周恩來為主任委員的15人組成的專門委員會領導下,“兩彈一星”研製試驗能有效調配全國的人力物力,一路綠燈。中國許多單項技術水準落後,然而整體系統功能發揮得好,在核武器研製的效果上便能取得最優化的結果。這種科學的領導管理方式,至今仍值得國防科研戰線的人們借鑒。

    羅布泊附近騰起的蘑菇雲,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中國嚴格遵照已簽訂的國際協議,早就停止了全部核子試驗,然而,仍要以適當投入搞一些高技術武器。過去核子試驗的成果,長期為保衛我們祖國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而當年研製過程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精神,更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北京青年報2002/10/16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