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航母為臺海對抗提供力量(圖)

    


前蘇聯“基埔”級航空母艦

    就像不久前的台灣海峽危機和1991年的海灣危機一樣,2001年10月美國對塔利班實施的轟炸很可能會引起發展中世界精英國家的不安——這些國家因此想擴大或制定航空母艦計劃,使它們在全球戰略圖上獲得一席之地。

    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空母艦擊沉美國戰列艦以來,航空母艦已發展為“海上女皇”、傳統武器庫中的“主宰力量”,重要性僅次於核武器和生化武器。1941年,日本聯合艦隊的6艘航母一舉擊沉停泊在珍珠港的8艘美國戰列艦,蠻橫地向世界展示了戰爭中一個新的現實,航空母艦成為各國最為夢寐以求的軍事裝備。

    太平洋戰爭的結束伴隨著核時代的到來。儘管加入“核俱樂部”能夠使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獲得地位。但在20世紀最後25年裏,航空母艦仍是各國爭取聲望的更為有效的手段。

    因此,當全球播放的電視畫面展示著美國飛機從航母上起飛,用導彈對軍事目標展開攻擊時,各國政府和軍事領導人都試圖趕快掏腰包,使自己在國際力量對比中上一個層次。對試圖與第一世界競爭者抗衡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它似乎是一項很有吸引力的投資。

    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兩國曾表示希望購買航母,令印度洋地區感到不安。

    印度做出此舉,最初是因為看到冷戰力量均勢的瓦解以及海灣戰爭中美國航母表現出的實力。印度希望購買航母的願望在1999年明確表示了出來,當時印度海軍參謀長提及,要推出3艘航母,把印度海軍建成“深海海軍”,“模倣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美國艦隊,在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和印度洋部署印度艦隊”。雖然印度同俄羅斯就購買“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協商以失敗告終,但擴大僅擁有一艘航母的艦隊仍是印度海軍的一個目標。然而,印度各方對這項開支的作用産生了爭議,支援者認為,缺乏防守的海岸線和重要的貿易路線非常脆弱;但就像海軍參謀長所説的,擴大航母艦隊可能只有一種象徵意義,使印度比它的對手、只具備核能力卻未掌握航空母艦的巴基斯坦領先一步。

    中國聲稱保衛南中國海的領土至少需要一艘航母。事實上,中國只需運用自己的短程導彈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實現這個目標。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海軍就在研製航空母艦。一艘中國的航空母艦將成為民族驕傲的象徵,併為中國就台灣島問題進行對抗提供足夠的力量。

    除了購買或建造航母本身的鉅額成本外,每艘航母還需要一組體積較小的、成本同樣昂貴的艦隻來保護它不受潛艇和空襲的威脅,並在遠離本土海域的地方對航母進行維護。另外,一艘航空母艦幾乎無法增強一個國家的海上力量。一年之中,每艘航母大概要有半年時間停在船塢進行修繕,而若要使航母艦隊成為有效的力量,每個國家還需要花費至少半年時間拿出一艘航母對艦上人員進行培訓。這意味著,任何國家,若要全年都有航空母艦能隨時待命,必須擁有至少3艘航母。如果把維護艦隻、保養和幾批艦上人員的因素都考慮在內,獲得有效的航空母艦的成本奇高,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來説,它的弊端遠遠超過了戰略上的益處。泰國就經歷過這樣的問題:它在1997年開始使用“扎克裏納呂貝”號航母以後,就把它進行了改造,用來執行救災、運送部隊和運送王室成員等任務。除了公開展示期間,“扎克裏納呂貝”號幾乎很少執行過與一開始設定的軍事目的相關的任務。

    因此,雖然退役的蘇聯航空母艦也許仍充斥著國際市場,但很難找到真正的買主。購買航空母艦獲得的只是象徵意義,不論能夠增加多大實力,永遠也無法取代具有更具體的軍事重要性的常規武器。

    千龍網2002年10月10日

    

    


臺軍方承認為向美國購買潛艇已支付40萬美金
臺軍分享美衛星預警數據可偵測大陸軍事動態
妄圖抗衡解放軍導彈臺軍推出土制“愛國者”
臺當局“國防部長”證實美國要向臺出售神盾艦
美國決定向台灣“隨艦附送”240枚標準二型導彈
台灣軍方自行製造的第一艘隱形導彈艇已經下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