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提議北約組建快速反應部隊之用心  
馮堅

    北約國防部長近日聚首華沙,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提議北約組建一支2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以適應“911”後新的國際安全形勢。這項建議將提交今年11月在布拉格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進行討論並作出決定。

    組建北約快速反應部隊並不是新話題。1999年,北約提出由地區性防禦組織轉向全球性“危機干預”組織的戰略新概念時,美國也曾提過類似建議,但因沒有得到成員國的響應,隨後也就不了了之。美國此次舊話重提,顯然別有一番用意。

    當年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沒搞成,歐盟卻抓緊時機把組建自己的快速反應部隊的事敲定了。1999年底的赫爾辛基歐盟首腦會議決定,在2003年以前建立一支6萬人的歐盟快速反應部隊,目前籌備工作已接近尾聲。

    北約和歐盟雖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地區性組織,但歐盟的15個成員國基本上都是北約的成員,北約19個成員國中,歐盟國家佔了四分之三,兩個組織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説是一家人,起碼也是一個大家庭。可現在為什麼雙方競相建立自己的快速反應部隊,使得快速反應部隊名目繁多?

    冷戰結束後,歐洲的安全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跨大西洋安全紐帶有所鬆弛,歐洲盟友在實現經濟一體化的同時,也加快了政治一體化的步伐,共同防務的意識不斷加強。歐盟建立快速反應部隊的決定即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這支隊伍的任務很明確,就是在不依賴歐洲之外任何力量,具體説就是不依賴美國的情況下,對歐洲範圍內發生的危機迅速作出反應。

    對歐盟組建自己的防務力量,美國雖心存不悅,卻無理阻止,只是多次“善意地提醒”歐盟,不要走得太遠。用法國前總理若斯潘的話説,美國對歐洲共同防務亮的是“黃燈”,黃燈對駕車者來説,雖然可直行,但需左顧右盼,因為“黃燈”隨時可能變成“紅燈”。歐盟自1999年決定組建快速反應部隊,現已時過3年,雖然一路走來磕磕絆絆,卻也離既定目標不太遙遠。

    “911”事件改變了世界的安全觀念,防恐和反恐一時成為安全防務的主要內容。北約一直是美國的一個工具箱,美國也希望利用北約表現自己在歐洲的存在。拉姆斯菲爾德的新建議,雖然強調的是反恐需要,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不過是想給歐洲人潑潑冷水,限制一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的活動空間。對美國的建議,歐洲盟國尚無作出明確反應。一些國家表示擔心:若北約也搞快速反應部隊,是否會對歐盟形成衝擊。法國國防部長阿利奧—馬利女士説,她原則上不反對美國的建議,但對一支2萬人的部隊能否像美國人所説的那樣,對“發生在地球每一個角落”的危機都迅速進行干預表示懷疑。

    前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中指出,歐洲在短時期內還不具備與美抗衡的能力,只能繼續扮演配角,一個真正的“歐洲人的歐洲”尚不存在。此言不假,歐盟在政治安全一體化上遠未成熟,歐盟要實現共同安全防務,也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因此,既然美國沒有明言反對歐盟建快速反應部隊,歐盟似乎也無理由與美國的建議唱反調。

    新華社2002/9/29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