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關係風雨百年  

    泉訪朝,是有史以來朝日首腦之間的首度會晤,這標誌著風雨百年的朝日關係進入一個全新的篇章。

      殖民加冷戰 朝日冷面相對

      日本與朝鮮的歷史瓜葛,可以追溯到1910年至1945年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時期。而這段殖民統治的歷史,又可以追溯到1876年日本武力迫使朝鮮李氏王朝簽訂的《江華條約》。根據《江華條約》,日本在朝鮮攫取了自由經商、興辦實業和治外法權等特權,這是李氏朝鮮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將中國清政府勢力趕出朝鮮,又通過日俄戰爭挫敗了沙俄在朝鮮的勢力,一時之間,朝鮮成了日本的天下。1905年11月,日本特命全權大使伊藤博文用武力強迫朝鮮政府簽訂了保護條約。條約規定,朝鮮的外交事務由日本監督指導,不經日本許可,朝鮮不得簽訂任何條約;日本駐朝統監有權調遣軍隊和直接向朝鮮地方官員下達命令。從此,日本就掌握了朝鮮的內政、外交、軍事、立法等各方面的權力。

      為了把朝鮮完全變為它的殖民地,日本又勾結朝鮮總理大臣李完全,于1910年8月迫使朝鮮承認日本一手炮製的《日韓合同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吞併朝鮮後,日本把設在朝鮮的統監改為總督府,總攬朝鮮的行政、司法和立法等一切大權,加強了憲兵和警察制度,進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推行野蠻的殖民文化。

      在殖民時期,朝鮮人民開展了長期的反抗,比如,他們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組織抗日遊擊隊,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在日本投降前,金日成領導的抗日武裝已經解放了朝鮮半島北部的大部分地區。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朝鮮半島北部成立,金日成任內閣首相。

      在接下來長達50年的冷戰時期,緊緊追隨美國的日本,自然將金日成領導下的朝鮮視為“共産主義洪水猛獸”。先是朝鮮戰爭爆發,當美軍侵略朝鮮三千里河山的時候,日本成為侵朝美軍的大後方,攻擊朝鮮的槍彈是在日本製造的,侵朝美軍是從日本出發的,就連作戰間隙休息的美軍也是到日本去消遣。所以日本是朝鮮人民心中的痛。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繼續執行反共路線,日本自然也不可能跳出這一框架之外。

      冷戰結束 會談斷斷續續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南韓與俄羅斯、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冷戰時期的中蘇朝戰略三角不復存在。美日韓戰略三角雖仍然存在,但三國的對朝態度以及與朝鮮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首先,在力量對比上,美日韓佔據了絕對優勢,在戰略上,朝鮮主動對南韓發動進攻的可能幾乎沒有了。其次,如果美日支援南韓,強行統一朝鮮,必將遭到朝鮮的堅決抵抗。在這種情況下,南韓甚至日本會為此付出慘重代價。而半島的統一,不但將使美國失去在南韓駐軍的理由,還將打破東北亞目前的力量平衡,從而削弱美國在東北亞的地位。這樣,就形成了如此局面:一方無力發動戰略進攻,另一方雖有發動戰略進攻的力量,但進攻的結果很可能是得不償失。在這樣的基礎上,各方産生了緩和與改善關係的戰略要求,朝鮮與日本開始進行正常化談判。

      朝日關係正常化的談判,從1991年1月至2000年10月,已談了11次,卻一次又一次破裂,難以談攏。其難點問題主要有———

      歷史問題:朝方要求日本政府對當年的殖民統治謝罪和賠償,日方則表示,賠償要以日朝雙向的請求權作為處理方針,並希望按日韓關係正常化的模式即經濟合作的方式解決此問題。

      綁架問題:日方要求調查被綁架到朝鮮的日本人情況,並將這些人交還日本;朝方則不承認有綁架,只同意以“行蹤不明者”問題調查處理。

      核開發疑問與導彈開發問題:日方認為朝鮮有核武器開發疑問,對解決這個問題而言,朝鮮能否誠實地履行“核框架協議”是重要的。朝方則認為,恰恰是美日韓沒有嚴格履行“核框架協議”。可見雙方距離甚大,新的談判開始後也是艱難的。

      金大中是牽線搭橋人

      突然之間,朝日關係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消息如此之意外,以至於許多媒體都不肯相信這一切會是真的。那麼,是誰使朝日關係一下子有了驚人的突破呢?説出來讓人覺得意外但並不奇怪,這個幕後功臣就是南韓總統金大中。

      之所以説並不奇怪,因為金大中總統對朝鮮推行的是積極接觸和發展關係的“陽光政策”。據日本《每日新聞》披露説,今年3月,金大中對抵韓訪問的日本首相小泉説:“朝鮮國防委員會長金正日並不是怪人,希望首相能夠與他對話。”金大中的這番話對小泉的刺激很大,因為此前小泉對金正日的印象多源於西方鷹派的觀點,一直覺得金正日神秘不好打交道,而且立場非常固執。而曾與金正日見過面的金大中親口説了這些話,對小泉自然有所觸動了。

      當然,要把朝日拉到一起對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日本《朝日新聞》披露説,金大中總統非常擅長穿針引線,在跟小泉説過稱讚金正日的話後半個月不到,他又派總統特別助理林東源以特使身份訪問朝鮮,向金正日提了一些善意的建議,這些建議被稱為是朝日邦交正常化的“解法”,這一解法是:把“綁架日本人”問題當成朝鮮內部激進派所作所為來解決;為了解決美國的經濟制裁,把劫持犯驅逐出國;在日本對過去罪行道歉問題上,更應該重視實際利益;在殖民統治賠償問題上,則按照南韓的先例,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妥協。引人矚目的是,朝日這次在許多問題上的突破,正是參照金大中總統的建議進行的。

      其實,金大中總統為朝日關係正常化努力穿針引線並非首次。早在兩年前,他就在諸多的場合不斷地放風説:“朝日關係正常化那是遲早的事,快則年內,慢則隔年,一定會有重大突破。”為了牽近朝日的距離,南韓與日本還在朝鮮新浦地區大興土木,為朝鮮興建輕水核爐發電廠。正是這些細水長流式的促進,朝日雙方朝關係正常化的方向越邁越近。

      國際環境促成朝日關係向前邁進

      當然,國際大環境的變化,是促成朝日關係向正常化邁進的重要因素。日本政府和民間越來越認識到,朝日對話符合雙方的利益,特別是在朝韓領導人簽署共同宣言之後,日本各大媒體發表評論認為,宣言意味著朝鮮半島的冷戰結束,日本應該尋求改善日朝關係途徑。日本民間人士更是紛紛表示,歡迎朝韓簽訂共同宣言,認為日朝雙方具有對話的環境。當時,《朝日新聞》以《冰山開始融化》為題發表社論,對朝韓就和解和統一、緊張緩和與和平、離散家庭成員互訪、經濟合作、金正日訪韓5個項目簽署共同宣言表示高興,社論説,朝鮮半島在日本殖民統治結束之後,又在朝鮮戰爭中出現同一民族反目流血的悲劇,冷戰結束之後,半島上冷戰的冰山繼續存在。但是現在冰山開始融化。社論説,我們有必要正視這一現實,必須考慮如何推進日朝談判,進一步努力打開日朝關係正常化的僵局。

      日本政府變強硬為靈活

      日本政府和民間的氣氛,也越來越有利於朝日雙方的對話。日本政府出於戰略考慮,願意與朝鮮改善關係。在美國與朝鮮關係迅速改善的形勢下,日本一改原來的強硬態度,在朝日關係的問題上表現出了更大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從日本的歷史來看,無論是日俄戰爭還是後來的侵華戰爭,都是實踐著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戰略:先奪取台灣,然後是朝鮮,再圖謀中國大陸。雖然日本現政府沒有刻意推行此戰略,但朝鮮的地緣戰略位置,使得想成為政治大國的日本必須首先在東亞問題上取得一定的發言權。

      日本人認為“朝鮮半島既是橋梁也是匕首”——既是日本登陸歐亞大陸的橋梁,同時也是外來勢力威脅日本的匕首。為了確保朝鮮半島成為橋梁而不是匕首,日本必須參與朝鮮半島事務,謀求未來朝鮮半島形勢向有利於日本的方向發展,而日朝關係正常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青年參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