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動態}朝鮮半島撥雲見日  

    朝鮮鹹鏡南道新浦市的琴湖,是一個靠近朝俄邊境的偏遠小鎮。8月7日,琴湖響起的熱烈掌聲與喧囂的鞭炮聲,讓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這裡———“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援建朝鮮的輕水反應堆核電站主體工程當天舉行了開工典禮,在反應堆基座上澆築下第一方混凝土。

    據報道,“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成員國代表以及朝鮮代表團共750余人出席了儀式。朝鮮輕水反應堆項目局局長金熙文在典禮結束後表示:“非常高興核電站主體工程開工,但這一天本應早些到來。”

    的確,這一天本應早些到來。

    1994年10月,朝鮮和美國簽訂了有關朝鮮核問題的“日內瓦框架協議”。根據這一協議,朝鮮凍結其原有的核設施,美國則負責牽頭向朝鮮提供兩座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輕水反應堆,並提供一定數量的重油,以幫助緩解朝鮮電力不足的問題。1995年,美國、南韓、日本等國組成“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實施總投資達46億美元的朝鮮輕水反應堆建設工程。1997年8月,朝鮮輕水反應堆核電站場地工程開工,朝韓雙方施工人員開始合作建設這一項目。由於美國藉故拖延和籌資困難等因素,原定2003年完工的朝鮮輕水反應堆主體工程未能按原計劃正式開工建設。

    朝鮮輕水反應堆主體工程現在正式開工,向世人傳遞了朝美關係緩和、朝韓關係緩和的樂觀信號。

    美國布希政府上臺後,對朝鮮採取了強硬的遏制政策,甚至在2002年1月公然指責朝鮮是正在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邪惡軸心”國家之一。朝美關係一路下滑至冰點,也直接影響到朝韓關係的發展。2000年朝韓首腦歷史性會晤所掀起的北南對話與合作高潮,受布希政府對朝強硬政策的影響而停頓下來。今年4月初,朝韓雙方恢復中斷的北南關係、舉行多渠道對話和開展多領域合作的努力再次受挫。先是韓美進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繼續視朝鮮為“假想敵”;之後南韓外交通商部長官崔成泓訪美發表對朝鮮的不禮貌言論,引起朝方的反對和抗議;特別是6月29日朝韓海軍艦艇在黃海再度交火,雙方互有傷亡,韓方更被擊沉一艘高速巡邏艇,北南關係一度劍拔弩張。

    朝鮮為改善朝韓關係一直在做積極的努力。今年6月25日,朝鮮主動向南韓建議恢復已中斷8個多月的部長級會談。隨後,朝鮮對偶然發生的朝韓黃海交火事件表示遺憾,呼籲北南雙方今後應共同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為朝韓重開對話創造了必要的善意氛圍。朝韓雙方代表8月1日至3日在風景名勝金剛山舉行事務級會談,討論和安排朝韓第七次部長級會談問題。雙方代表商定,這次部長級會談將於8月12日至14日在漢城舉行,以探討經濟合作、連接北南鐵路等事宜,並協商解決離散家屬團聚等人道主義問題。

    朝美關係近期也開始有所緩和。在汶萊斯裏巴加灣市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的朝鮮外相白南舜,7月31日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進行了15分鐘的簡短會見,討論了恢復朝美對話問題。鮑威爾在會見中表示,美方將很快派遣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對此,白南舜代表朝鮮政府表示歡迎。隨後,朝鮮于8月2日同意美方舉行朝美將軍級會談的建議,以討論避免朝韓雙方再次發生海上衝突問題。8月6日,第13次朝美將軍級會談在板門店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議室舉行。美方向朝方通報了對西部海域發生的武裝衝突違反停戰協定情況進行調查、對搜索南韓失蹤士兵和打撈沉沒艦艇實施監督等事項。美方首席代表、駐韓美軍副參謀長詹姆斯索利甘空軍少將在會談後發表聲明説,雙方的會談“非常積極”,商定“為緩和緊張局勢和防止相互誤解”而進行合作。下次朝美將軍級會談的具體時間,將由校級軍官進行協商。

    朝韓關係與朝美關係的緩和,依然面臨不少阻力。這些阻力主要來自美國。其一是朝鮮輕水反應堆核電站的國際核查問題。美國一直認為朝鮮在發展核武器,中情局的報告指稱朝鮮已擁有可製造1—2枚核彈的钚,要求朝鮮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設施的核查,然後才能提供輕水反應堆。朝方則駁斥了美國的這一論調,認為輕水反應堆核電站的建設已經人為地拖延,接受國際核查又會耗時數年之久,對朝鮮經濟建設將造成更大的影響。其二是北南海上界線的劃定問題。北南海上界線是由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單方面劃定的,朝鮮一直沒有接受。朝鮮人民軍板門店代表部首席代表李讚福上將在8月6日的朝美將軍級會談中即表示,朝韓海上衝突的原因在於“沒有一條明確的海上警戒線”,“有必要”對此進行協商。其三是朝鮮發展遠端導彈問題。美國不斷渲染“朝鮮威脅論”,指責朝鮮在擴散導彈技術。朝鮮從緩和東北亞地區局勢出發,同意在2003年之前凍結其導彈計劃。但美國仍不斷施加壓力,並以此為由與日本聯合研製T M D系統,加劇東北亞的緊張局勢。

    面對這些阻力,朝鮮外交部發言人8月8日在確認朝方已做好準備與美國特別代表恢復對話的同時指出,朝美關係中的關鍵問題是美國必須放棄對朝鮮的敵對政策,否則,朝美兩國即使舉行對話,也不能期待産生好的結果。

    解放軍報2002/8/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