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土安全部”計劃出臺始末(下)  

    一名白宮高級官員説,試探性氣球最容易被擊落。所以,布希、卡德和裏奇通過這次會議總結出一條經驗教訓———你把想法一條一條地提出來,官僚機構將會一條一條地將它們扼殺。於是,“國土安全部”的操作被限定在很小的圈子裏,運做方式也完全轉入了“地下”。

    據透露,雖然具體建議是由裏奇首先提出來的,但布希建立類似“國土安全部”的思想源泉卻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總統大選期間。當時,布希和戈爾雖然在政見上多有不同,但他們在加強反恐措施上有共識。這一共識不僅激發了切尼的興趣,而且他還組織了一些人專門研究和收集這方面的建議。“911”後,切尼的前期研究工作便成了布希成立“國土安全辦公室”理論基礎。

    其實,切尼是個明白人,他從一開始就不認為這一“辦公室”應長期存在,而應組建一個規模更大、更有實權的政府機構。

    成立新機構箭在弦上

    為了共商反恐大計,布希曾在2001年10月初就國土防禦問題與國會議員多次碰過頭。其間,不止一個議員提到應設立一個內閣級部門統領國土安全工作。但總統拒絕了,因為他想讓剛剛上任的裏奇能安下心來工作一段,待將來騰出手來,有了時間再計議更大的機構改組問題。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議員建議成立內閣機構,是因為內閣的首腦需要國會的任命,國會的議員們也因此有權招他到國會隨時接受問訊,而白宮也看破了這一點。為了讓裏奇有充足的時間工作,總統不願意使其成為“需任命的內閣部長”。果不其然,白宮和國會因此出現了矛盾,國會數次要求裏奇到國會作證,但他均以“他不是國會任命官員”為藉口予以拒絕。

    在2001年的最後幾個月裏,裏奇確實按照布希的吩咐開足馬力投入了國土安全的協調工作。但他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艱難,因為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優先任務,不能完全立足於國土安全領域。“如果你想檢查一個可能攜帶生化危險品的包裹,你必須先找到海關。海關或許點頭同意,但管理海關的上級部門財政部卻説他們的首要目標是收取關稅。”卡德如此描述了裏奇職務的有職無權。

    按慣例,裏奇與總統每天都要見一次面,通報反恐新進展。利用這一機會,裏奇也向總統彙報了他的苦處,陳述了官僚機構對他行使職權的掣肘。致使布希在今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下了決心,親自任命了一個4人“核心小組”,專門研究新部門成立問題。這4個人分別是:卡德、裏奇、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丹尼爾斯和白宮顧問岡薩雷斯。到5月的第一個星期又有一些官員加入了進來。他們是:白宮辦公廳的兩位副主任哈根及博爾頓、白宮與國會的聯絡人卡裏奧、總統國家安全事務正副助理賴斯和哈德利。

    4人小組密繪藍圖

    4人“核心小組”的時間緊任務重,總統只給了他們10天的時間來完成“國土安全部”規劃設計。卡德命令,他們的工作將以1947年國防部的組建為樣板,每個人帶一名可靠的助手從報紙、雜誌、研究機構的論文以及國會議員的網站上收集各種資訊和資料。另外,4人“核心小組”及其助手也找其他官員交談,了解他們對國土安全問題的意見建議。

    但訪問了如此多的人員,為什麼布希的計劃沒有曝光?為什麼計劃公佈時還有那麼多人認為他們沒有被諮詢過?原因並不複雜,因為他們詢問的方式十分隱蔽,每次談話的話題都集中在非常狹窄的範圍內,使被詢問者不能窺探提問者的思路全貌,因而也沒有猜測提問者徵求他們的意見究竟是為了什麼。

    5月10日,布希召集了他的PEOC成員開會,聽取了卡德等人的工作彙報。據幾位參加了會議的官員透露,卡德等人的成果有理論有實踐,基本概括了未來機構的雛形,但仍需進一步修改。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裏奇和卡德每天都向總統彙報他們的修改意見,總統在關鍵問題上堅持了自己的主張。

    據白宮官員透露,白宮有些官員希望再多等一段時間,以便進一步完善。但卡裏奧卻堅持説,應及早公佈,以使本屆國會有充足的時間討論通過。最後確定的公佈日期為6月6日或12日。有趣的是,6月6日,美國國會整天都忙著聽證聯邦調查局的情報失誤問題。通過各大新聞網的實況轉播,美國人的注意力都被國會的聽證會吸引了。恰在這時,布希也為了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在當天晚上的黃金時間公佈了他秘密運作了相當時間的成立“國土安全部”的計劃。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張興慧)

    中國青年報2002/6/12


美“國土安全部”計劃出臺始末(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