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觀察]美情報系統盤整結構  

    6月1日,美國總統布希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時稱,為了更有效地打擊恐怖主義,美國有必要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這是布希首次提到要對恐怖主義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他的助手稱,這是布希政策的一個新組成部分。

    “911”恐怖襲擊一夜之間將美國情報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反恐戰的曠日持久逼迫美國政府正視現狀——一場從觀念到機構的改革正在進行。除了對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予以整合外,新的反恐機構和聯盟已經走到舞台中心,引人注目的便是北方司令部的成立,及私營企業的正式參與。

    設專用司令部開軍隊民用新紀元

    美國曾以擁有九大司令部而驕傲(它們是太平洋司令部,歐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南方司令部,聯合部隊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航太司令部,戰略司令部,軍事運輸司令部),依靠它美國可以遙控全球的安全,穩坐軍事霸權位子。但這一次,美國武裝部隊破天荒設了第十個司令部——北方司令部,主要負責美國本土安全,同時負責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部分地區的防務。五角大樓將指派一位四星上將出任司令,今年10月1日開始運作。過去,美國的本土防禦是由眾多的司令部分擔的。例如,北美空防司令部僅負責美國和加拿大的防空任務。現在,這一司令部要由北方司令部領導。至於設在諾福克的聯合司令部,本來負責各兵種的培訓和作戰演習,還負責北大西洋的防禦及協助平民單位應付生化武器、核武器襲擊或事故,但現在後兩項任務也由北方司令部分擔。

    本土安全被界定為兩個部分:一是本土防禦,包括美國主要城市上空的巡邏飛行,領海及海岸防禦等,由國防部實施主導;二是民事支援,包括國防部向其他政府部門,各州或地方機構提供核生化防禦等領域的專業支援,以及國民警衛隊在各州應承擔的國內安全使命等。

    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成立大會上盛讚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是這一改革計劃的設計師。邁爾斯告訴拉姆斯菲爾德説,這次改革是他37年軍旅生涯中看到的最顯著的戰區結構改革。

    美國1878年制定並一直延續至今的一項法律規定,美國政府不能在本土動用軍隊執行民用任務,儘管拉姆斯菲爾德向參議院再三保證,五角大樓將有限地在國內動用軍隊,但是,軍隊參與美國國內事務的新紀元就此打開了。

     歡迎公私聯盟資金商機兩方互利

    私營企業的正式參與將使反恐出現一個全新的“新型聯盟”。它的組成是不拿武器的清一色的科學家、博士、風險投資家和公司經理,他們來自不同類型的高科技行業;這些冒牌士兵的任務是提供軟體、系統和分析性材料,使美國能跟蹤恐怖分子的行蹤,同時保護相關公司和企業的財産;新聯盟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成員不從陸軍將軍或海軍上將處領“箭牌”,而是直接聽令于市場和股票持有者。

    “911”反恐戰開始後,布希政府的許多官員忽然意識到,本土防禦工作的生力軍——公共私營部門的合作方之一——私營部門始終處於未開墾狀態。“911”改變了國家安全戰略的概念,以前,本土防禦都是聯邦政府的職責範圍,它依託其海外盟國,軍隊的五大兵種,情報機構。如今,政府不得不承認,美國政府無力獨自為其本土防禦負責。那麼,只有將其職能下放或分解。情報工作的秘密性也將被部分市場化。先前處於鬆散的合作狀態的私營企業理所當然地成為公開的合作夥伴。

    反恐專家和布希政府堅信,這種合作方式前景誘人。首先,私營企業有充足的資金。據《財富》雜誌的統計,美國私營企業將投資1500億美元,被投資的領域都是與美國本土防禦相關的,如保險、保安、後勤保障和資訊技術,而政府宣佈的2003年本土防禦預算是370億美元。但是,這370億美元將被40多個涉及反恐主義的聯邦機構瓜分,用到技術開發方面的資金就少得可憐,比如,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聯邦政府撥款的資金僅為17億美元。

    在私營企業方面呢,有一個公開的“金庫”——風險投資基金。20世紀90年代後期,風險資本儲備數額持續增長,催生了一批成功的高科技企業,在上世紀的後5年裏,美國風險投資基金遞增了20倍,在2000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023億美元,5000家公司獲得了資助。2001年,雖然基金庫大幅度萎縮,減少為380億美元,但其數目仍然遠遠多於政府預算中最大的新技術開發項。

    其次,私營企業有自身安全利益。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曾摧毀了辦公系統,企業老闆們親眼目睹了備用設施的巨大作用後,各種公司都忙於開發各自的備用設施。所以,“911”後,曼哈頓17英畝土地上的許多公司在4天后就恢復了正常運轉,其中的秘訣就是許多公司和機構都開發了備用的辦公系統和設施和應對緊急情況的計劃。這個目標,與政府的反恐步調完全一致。

    最後,私營企業從反恐事業中發現巨大的商機。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目前的預測,提供資訊安全服務的全球市場收入,在2005年,將達到210億美元。由於美國的食品供應也極易遭恐怖分子襲擊,所以,開發新型生物分析性機器,意味著鉅額的商業利潤。專家預測,一個有競爭力的反生物恐怖主義産業將出現。

    監視特權擴大 聯邦調查局改革

    聯邦調查局終於要改革了。這消息無形中給美國人增加了心理“安全”系數。

    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與聯邦調查局局長米勒5月29日宣佈對聯邦調查局進行重大改組,改組後,聯邦調查局將使其結構和任務都轉向預防恐怖主義。

    根據這一改組方案,聯邦調查局的工作重心將從過去的打擊刑事犯罪為主轉向預防恐怖襲擊為主。主要措施包括:將數百名聯邦調查局特工從打擊毒品和調查白領犯罪領域轉到反恐怖領域;在今年9月份之前再招收有電腦、外語和科技特長的僱員約900名,其中大部分從事反恐怖工作;加強與中央情報局的合作,請25名中央情報局的情報分析專家來聯邦調查局工作;成立一個新的情報辦公室,加強對反恐怖調查的監督;更新過時的電腦系統,任命直接向局長報告的新首席技術官員。

    這場改革其實已經醞釀了很久。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波特戈斯當天在美國福克斯電視臺承認,聯邦調查局現在並不具備偵破恐怖分子陰謀、挫敗他們針對美國本土發動的襲擊所需要的能力。所以,為了解決911事件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聯邦調查局需要重新學習很多東西,“學習過程會很漫長,內部也要作很多調整”。

    美國媒體迅速解讀了這一改組方案,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解釋,從現在開始,聯邦調查局如果懷疑某個人或組織,就可以開始“採取行動”,這些行動包括對其進行監視。而在過去,聯調局特工人員在行動之前,必須先要提供犯罪活動的一些證據。

    這一新權力立即引起了美國民權組織和一些團體的反對和抗議,他們普遍擔心這一新措施會極大地侵害公民的自由和隱私。然而,美國司法部的官員則辯解稱,新指導原則完全是針對反恐工作的,並不針對個人的隱私。

    當家人有名無實中情局局長處境尷尬

    儘管聯邦調查局的改革方案中,曾提到從中情局引進25名分析人員,事實上,從1947年就成立的中情局此刻同樣面臨著困境。

    技術和人力的原因還僅僅是表面的現象,實質性的改革還在於中情局內部自上而下的結構現代化調整。

    50多年了,每次中情局有調整,都被認為是一次勢力範圍的爭奪。中情局需要的是一個對技術軍事機構有真正管轄權的CEO。中情局局長名義上是中情局的領導和全美情報收集的總負責,實際上,大多數機構是受相應部門控制的,真正的老闆是國會。中情局前任局長曾自喻,處在這個位置,就像中世紀的法國國王,貴族們都向你宣誓效忠,但是誰都不怕你。最近,前國家安全顧問蘭特斯考克羅夫建議,由中情局局長特尼特統管三個技術部門——國家安全局、國家圖像和測繪局、國家偵察局,但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反對這個建議,這是保護自己的勢力範圍,軍方認為,應由五角大樓來掌握。

    另一個問題是,要打破國內國外收集情報的人為界限,聯調局的改革有望改變這一局面。■文/李冬

    《文匯報》2002/6/3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