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邪惡軸心”説開道 美軍事戰略做重大調整  

    布希政府上臺即開始調整其軍事戰略,但“911”事件使新軍事戰略遲遲未能出臺。4月17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終於公佈了美國軍隊指揮結構的改革計劃。這個計劃是將近40年來有關美國軍隊指揮結構的規模最大的改革計劃之一。該計劃將命名為“統一指揮計劃”,反映冷戰結束以來全球形勢的變化,目的是使美國的軍事指揮結構能夠迎接21世紀的挑戰。預計該計劃將在10月1日生效。

    1.“邪惡軸心”説開道

    4月17日,美國總統布希再提“邪惡軸心”説,輿論認為,布希此舉是為了呼應當日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公佈的美國軍隊指揮結構的改革計劃。

    布希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發表講話時稱,那些擁有或正在發展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的無賴國家,其政權威脅和平,有瘋狂野心,具破壞潛力,對本國民眾進行鎮壓,並同時建立與恐怖主義組織的關係,這些政權構成了邪惡軸心。

    布希稱,美國同其他國家一起反對危險武器與技術的擴散。在談到了更為廣泛的反恐怖主義之戰時,布希説,文明世界面臨嚴重威脅,這一威脅是由一小撮為非作歹的國家所掌握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構成的。布希表示將以不同的方式抗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威脅。他説,不允許世界上最危險的政權用世界上最危險的武器來威脅我們。

    而在拉姆斯菲爾德提出的美國軍隊指揮結構的改革計劃中,美國承認,一旦美國遭到涉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襲擊,美國軍隊將應召在保衛美國本土安全方面扮演一個決定性的角色。

    2.加強本土防禦

    冷戰時期,美軍的戰區結構是按照派出海陸空部隊到可預見地區作戰的模式設計的,戰略目標主要側重於謀求海外安全事務上的“主導地位”,在觀念上認為有兩洋之隔的美國本土是安全的。但是“911”襲擊顯示,美國面對的是與傳統觀念截然不同的威脅,敵人來自不可預測的地方。

    布希政府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就是追求美國的“絕對安全”,而當前雖然美國在軍事上具有超強的優勢,但是,美國並沒有獲得“絕對安全”。因此,布希政府認為,美國武裝力量的首要任務是保衛美國免受一切敵人的攻擊。基於“絕對安全”的戰略思想,布希政府提出美軍新的戰略任務是:保衛美國的安全;在關鍵的前沿地區懾止侵略和脅迫行為;在同時發生的大規模衝突中迅速取勝;實施數量有限的小規模應急作戰。

    美國繼續研製和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其長遠企圖就是防止一些擁有導彈的國家,特別是擁有戰略導彈的國家對美國發動攻擊。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軍方可望于2004年完成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

    3.成立北方司令部

    為了更好地保衛美國本土,五角大樓調整了戰區結構,重新分配國內和國外戰區承擔的任務。4月17日,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宣佈美軍成立北方司令部,專門負責本土防禦,包括美國大陸外東西海岸的水域防禦。這一司令部的建立顯示,一旦美國遭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襲擊,軍方將發揮決定性的保衛國內安全的作用。

    預計北方司令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始運作,指揮美國本土的所有防禦部隊。過去,美國的本土防禦是由眾多的司令部分擔的。例如,北美空防司令部僅負責美國和加拿大的防空任務。現在,這一司令部要由北方司令部領導。至於設在諾福克的聯合司令部,本來負責各兵種的培訓和作戰演習,還負責北大西洋的防禦及協助平民單位應付生化武器、核武器襲擊或事故,但現在後兩項任務也由北方司令部分擔。

    4.“基於能力型”

    過去美軍建設的根據是基於威脅的原則,美軍認為在海灣地區和東北亞地區存在著爆發大規模地區戰爭的可能性,因此,美軍的建設主要是根據這兩場戰爭的構想來進行的。而現在的所謂基於能力型,是指在未來數十年間,美國不可能有把握得知哪個國家、國家集團或非國家主體,將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關鍵利益構成挑戰。但是,美國可以預測“敵人可能具備哪些能力來威脅鄰國,或懾止美國採取保衛自己與盟友的行動,或對美國本土及其部署部隊發動直接攻擊”。也就是説,美國現在更加重視對手將如何作戰,而不是戰爭將在何處發生。

    根據這種“基於能力型”國際理論,布希政府提出要建立一支“世界上無可匹敵的軍隊”,將美軍規劃的重點由在東北亞和西南亞地區的衝突中保持優勢,轉變為建立一支“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在地緣上都能在各方面滿足部隊使用要求的全能力量”。同時,布希政府提出要將美軍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放在資訊武器和太空武器上。美國的目的就是使美軍擁有多種關鍵性的軍事能力,成為一支具有快速反應能力,高度機動,能夠對付各種“非對稱戰爭”的軍隊。

    5.取勝一場大規模衝突

    美國認為,它不應當把面臨的威脅局限于海灣和東北亞地區。布希政府認為,美國面臨的威脅是多種多樣的,從大規模戰爭到隱身蒙面的恐怖分子的襲擊。基於這種認識,布希政府提出要確保美軍在一場大規模衝突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美軍要完全放棄打贏兩場大規模戰區戰爭的戰備指標,而是説,美軍將繼續保持同時在兩個關鍵地區打敗對手的能力,美軍要能在所有可能發生的衝突中取得勝利,但務必在其中的一場衝突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包括領土佔領或者更換對方的政權。

    6.對外突出美國利益

    布希政府在實施對外軍事干預問題上,強調美國的對外軍事干預要緊密地與美國的戰略利益相結合,這些戰略利益是指美國的本土安全,美國在全球一些關鍵地區的利益,包括歐洲地區、東亞地區、中東地區。如果美國在這些地區的利益受到侵犯,美國將動用軍事力量與任何挑戰者交戰並“奪取勝利”。

    布希政府屬於共和黨右翼保守勢力,崇尚實力政策,把軍事力量作為推行美國的“世界領袖”意志的重要工具,更加注重對未來的“準備”,在戰略推進上較前政府更加具有進攻性和冒險性,“單邊主義”日益明顯,更加注重未來大國間的較量,力求建立攻防兼備的軍事力量來獲得美國的“絕對安全”。

    從布希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新舉措可以看出,美國新政府奉行的軍事戰略的實質沒有任何改變,那就是要利用軍事力量確保美國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防止出現在軍事上與美國勢均力敵的國家或國家集團。(有生)

     京華時報 2002年4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