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資訊化戰場上的三對矛盾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20 日 | 文章來源:解放軍報

精確作戰向極致發展,但作戰計劃卻越來越概略。精確作戰是資訊化戰爭與以往任何一種戰爭形態的根本區別之一,精確作戰已超越了空間意義的範疇,開始追求隨意控制下的準確,即在隨機的空間完成臨時的任務,並達到理想的效果。在總體追求精確時,在作戰計劃方面卻存在著與精確標準相反的情況:粗線條規劃作戰任務,不作詳細安排,但計劃的概略程度與資訊化的水準不是成反比而是正比,作戰計劃越是概略,説明資訊化程度越高。這主要是因為資訊化條件下,指揮手段多、方法活、效率高,指揮機構依託網路化指揮環境,拓展了指揮對象的跨度,同樣的指揮機構現在可以控制協調二三個甚至更多不同軍兵種的作戰單元;拓展指揮層次的遞階,戰役指揮員可以根據需要直接指揮到營連甚至單兵。

戰場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模糊依然存在。數字化武器裝備使戰場透明度也越來越高。以至於有人大膽預言,未來的數字化作戰猶如一部鬧鐘,只要上好弦定好時,時間一到鬧鈴便會響起。果真如此嗎?其實,數字化戰場上“山的那邊到底是什麼”並非一目了然。海量資訊真偽難辨,將指揮員淹沒在資訊海洋裏;雖然有高、精、尖偵察裝備,但戰爭“迷霧”依然籠罩戰場;自動化指揮系統雖有每秒幾億浮點的運算能力,但依然預測不出文化、宗教、士氣等因素對作戰的影響……這是因為,作戰雙方積極動用各種手段防敵偵察,而且資訊干擾、資訊堵塞、虛假資訊及資訊欺騙等資訊化手段更是頻頻出擊。另外,資訊過於繁冗,以至於想在“鋪天蓋地”的海量資訊中篩選出真實可靠的情報比較困難,戰場態勢也隨著資訊氾濫而變的模糊、不確定,加之隱身技術作為防護技術的“軟力量”,正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模糊了交戰雙方的感知領域。

共同感知能力一再提高,但“誤傷”卻屢禁不止。遍佈于陸、海、空、天、電等領域的諸偵察監視系統聯成一體,增強了資訊獲取能力,偵察系統與資訊傳輸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精確打擊系統互聯互通,加強了從感測器到武器平臺的融合,形成一種閉環、高效的資訊流,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戰場通用態勢圖,使戰場的共同感知能力大大提高。但即便是在如此高的共同感知能力面前,戰場“誤傷”依然一再出現,許多國家軍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研發自動跟蹤系統、自動識別裝置等,但卻無法解決由於感知不能完全同步導致的意外事件。戰場共同感知能力的提高,依託的是軍事技術尤其是資訊技術的進步,但技術進步在提高感知能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附帶問題,即系統越來越複雜,穩定性下降,不可預測事件發生的概率越大;另一方面,資訊化戰爭參加主體日益廣泛,不同國別的軍隊、不同信仰的民族、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員都可以參加戰鬥,結果即便面對同一條資訊,由於諸多方面的差異,理解也就不一樣,因而感知的程度也就不一樣,為“誤傷”埋下了隱患。(鹹玉國 賈春生)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