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預置保障在資訊化戰爭中崛起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26 日 | 文章來源:解放軍報

高科技在軍事裝備保障領域廣泛應用

正在使預置保障方式發生令人矚目變化

並將對未來戰爭産生重要作用和影響

縱觀近期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特別是資訊化戰爭的演進,戰略預置保障已經有了全新的內涵。重點強調,既可預先設置,亦可與作戰部隊同時部署,這已成為戰役交戰的重要前提,也成為奪取戰場主動權、形成有利態勢和贏得戰爭的有力保證。

資訊化戰爭突發性強,戰時保障需求量大,要求在極短時間內以最快的方式為部隊提供全方位、遠端化、多手段、持續可靠的有力保障,以滿足高技術戰爭的需求,尤其是現代“精確保障”的崛起,預示著預置保障將呈現出嶄新的特點和發展規律。

有形物資預置轉向潛形能力預置

以往,受技術水準的限制和制約,作戰保障為確保“以防萬一”,世界許多國家常常採用以“宰牛刀殺雞”的做法,不惜投入財力物力大量儲備“有形”物資,以備不測之需。而資訊化戰爭條件下,這種“有備無患”式的保障思路,不僅戰時難以有效發揮作用,而且極易造成資源浪費,許多國家難以承受。如海灣戰爭中,美軍運抵戰區的4萬多個集裝箱,直至戰爭結束,仍有大批裝備物資沒有發揮保障作用,造成高達20多億美元的損失。實施“潛形”能力預置,是適應資訊化戰爭對保障資源隨機、快速、準確性要求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潛形”能力預置既能充分滿足戰爭保障需求量大與平時儲備有限之間的矛盾,又能加快補給速度,降低戰役戰術儲備數量,實現軍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其特點是,以資訊技術為主體支撐,以高質效能為價值取向,以全面相容為基本方式。

保障力量儲備。有關研究發現,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引申出了“牙齒與尾巴之比”的新思維,即強調在部署一支數字化、火力猛、機動能力強的打擊力量的同時,也必須要保持擁有高比例的支援保障部隊。據外電報道,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在充分利用現役支援保障部隊的同時,還啟用了國家戰爭動員機制,徵召20多萬後備役人員,極大地彌補了建制力量的不足。隨著資訊化戰爭保障需求的加重,作戰保障越來越多地依賴於資訊化保障力量的儲備,從物資供應、裝備維修到設施維護,幾乎所有領域都有可能使用儲備力量參與保障。因此説,沒有足夠的保障力量儲備,就很難完成戰時保障任務。

經費儲備。現代戰爭所需物資器材、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零部件和維修材料等價格昂貴,更新換代週期大為縮短,因此大量進行實物儲備必然導致資源嚴重浪費。而在海灣戰爭準備期間,美軍動用大量儲備經費購置食品、服裝和藥品等保障物資,大大減少了管理環節,提高了保障效率。

科學技術儲備。一些發達國家認為,加強科學技術儲備,不僅可以提高戰時武器裝備及保障物資的快速生産能力,而且能夠降低平時的實物儲備數量,避免“研製-生産-儲備-落後-淘汰”的惡性迴圈。據有關統計,目前西方一些發達國家80%以上的民用關鍵技術,都能直接運用於軍事目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為攻克伊軍堅固的地下掩體,通過緊急動員平時的技術儲備力量,短時間內就完成了GBC-28型鐳射制導鑽地炸彈的設計和實驗,並迅速生産了50多枚投入戰場。可以看出,搞好科學技術儲備,既要打破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之間的壁壘,又要注重開發軍民兩用技術,這既是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戰略性措施,也是減少實物儲備實現能力儲備的有效途徑。

資訊儲備。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專家莫裏斯·科恩認為:“今天的戰爭沒有必要建立大規模的資源儲備,而是需要掌握大量的各種保障資訊”。其觀點是説,知道補給品的位置,與實際擁有它們幾乎同等重要,因為準確、可靠、實時、充分的資訊,可以使資訊能力成為戰爭保障能力的“倍增器”。近年來,美陸軍依靠掌握資訊減少了60%的保障力量,縮減了50%的倉庫,卻完成了增加3倍的保障任務。

靜態平面預置轉向動態多維預置

傳統戰爭中,多數戰爭都是在預設戰場進行,作戰保障多以靜態儲備、單一物資儲備為主。資訊化戰爭條件下,保障需求呈現出暫態膨脹的特徵,而且物資需求的隨機性、選擇性和不確定性大大增強。因此,適應資訊化作戰需要,必須加快建立多方式的預置保障手段,變靜態儲、平面儲為動靜結合多維預置。

建立資訊化預置基地。陸地戰前預置是預置保障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實施有效裝備保障的基礎。未來資訊化戰場,作戰空間急劇擴展,時間高度“濃縮”,以基地形式提前預置各種資訊化保障資源,實施快速補給,愈來愈成為一種有效的保障方式。

建立海上預置船隊。伊拉克戰爭前期,美國通過向戰區海域派出大量預置船隊,在前方預置了大量裝備和保障物資。據悉,美第4機步師在人員到達戰場前,其整師的裝備物資已由40艘預置船先期抵達作戰地區,提前部署到位。海上預置儲備的優點在於將物資供應勤務中物資儲備和物資補充兩項職能合二為一,使傳統的、固定的大規模作戰物資儲備具備了高機動能力,有效地解決了戰時急需。

建立“物流”與“資訊流”體系。戰時保障,距離是最大的障礙。所以,實施預置保障既要有“物”的資源,更要有“流”的力量。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以戰場直達補給、配送補給與伴隨補給相結合的方式,對作戰部隊隨時提供油、水、彈、醫、修等保障,有效地提高了保障的速度和精度,其強大的“物流”和“資訊流”在戰爭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單純軍隊預置轉向軍民結合預置

現代戰爭不僅是軍隊自身力量的對拼,更重要的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單靠軍隊自身的力量已難以滿足保障需要,必須充分利用社會經濟和科技力量,加強戰時從地方徵集。據報道,美軍曾提出“保障民間化”的思想,外電有評論認為,這既是未來精兵建設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反映了現代戰爭條件下預置保障的重要特點和規律。其重點方向為:國家代儲;動員登記;加強半成品及原料儲備;合同儲備等。現在,一些發達國家軍隊認為,凡是在市場上可以採購到的物資器材,軍隊就可少生産、少儲備,或者不生産、不儲備,可以通過與地方公司簽訂承包合同獲得可靠保障。這種繞過傳統的採購、儲存、運輸、分發等環節,由民間商業企業將物資直接送達部隊用戶的方式,不僅比軍隊自我保障更經濟,而且更有效率。據報道,伊拉克戰爭發起前,美國陸軍器材司令部同1500多家承包商簽訂了價值近40億美元的合同,有關專家認為,轉變保障由軍隊自身包辦的思維方式,建立軍民相容的社會化保障體制,推進、發展和完善相容型社會化保障,將成為世界未來軍事裝備保障新變革的重要內容。

古往今來,中外戰爭無論規模大小、時間長短,都必然是以物質為基礎的,即從一定意義上講,戰爭就是打物資、打消耗、打儲備、打生産、打能源的。尤其隨著現代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高技術成果在軍事裝備保障領域的廣泛應用,發達國家軍隊預置保障方式正在發生令人矚目的變化,並將對戰爭産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所以,著眼資訊化戰爭特點,不斷跟蹤保障發展大趨勢,結合實際適時適地適量地開發與整合預置保障各種資源,戰時才能夠適應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高效率、快節奏、超強度的變革需求。(車華)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