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物價報告不改變加息預期 仍要警惕物價走勢

上周公佈的1月份物價報告令許多分析人士相信市場離加息越來越遠,甚至有人明確指出依據國內物價總體趨勢做出的加息預期是一個“錯誤建議”。的確,與去年8月份錄得的5.3%相比,1月份1.9%的CPI升幅明顯下降,但這不能理解為物價在下降,也不能因此放鬆對全年物價走勢的警惕。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與上月相比,1月份CPI上升了0.6%。對於物價走勢,只看按年指數變化,不看按月指數變化是非常片面的。理由是按年指數是滯後的,而按月指數是先行的。嚴格地講,觀察物價走勢,按月指數比按年指數更重要。基於這個道理,我們對1月份國內CPI數據的基本解讀是——物價依然在上漲,而不是逐月下降。

我們注意到,同樣是1月份,歐盟主要國家CPI均呈現月降年升的局面。其中德國按月下降0.5%,按年上升1.6%;瑞士按月下降0.5%,按年上升1.2%;英國按月下降0.5%,按年上升1.6%。應當説,那裏的物價才是在下降,歐洲央行基於物價下降走勢做出的暫不加息決策才是合乎邏輯的。

而南韓的情況是,1月份CPI按月上升0.7%,創5個月以來的最大升幅,按年升幅達到3.1%。為緩解物價上升對出口的壓力,南韓央行最近公開表示將分散外匯儲備,逐步降低美國國債比例。這實際上是以匯率政策調整替代加息的一種做法。

即使分析1月份按年計算的CPI升幅,情況也不容樂觀。在食品類價格中,糧食價格按年上升幅度高達14.2%是最令人感到不安的因素。眾所週知,糧食價格在整個食品類價格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後者又在CPI中舉足輕重)。顯然,14.2%是一個非常大的升幅。進一步説,整個食品類價格升幅之所以只有4%,是由於蔬菜價格按年下降了10.2%。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白菜等越冬儲備菜價格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之外,1月份南方地區的低溫令菜價普遍上升。據此,我們對1月份物價報告的第二個解讀是——由於菜價上升掩蓋了食品類價格的升幅,因此物價指數被嚴重低估。

來自地方的物價報告也證實了我們的判斷。據區物價局報告,廣西1月份CPI按月上升1.4%,按年上升4.2%,其中糧油食品類價格升幅高達18.3%。武漢市1月份CPI按月上升1.8%,創22個月以來最大升幅……

物價上升意味著在收入不變的前提下居民生活品質下降,對於低收入家庭尤為如此。考慮到低收入家庭消費支出的恩格爾系數遠遠高於30%(這也大致是目前國內物價指數中食品類價格所佔的權重),4%的食品類價格上升幅度是絕對有害的。由於高收入家庭食品支出的權重遠低於30%,因此,不要説4%的升幅,就算10%的升幅也是無關痛癢的。顯然,貨幣政策不應當是主要針對富人的,恰恰相反,應當更多地向低收入家庭傾斜。

換一個角度講,目前國內輿論主張為抵禦外匯佔款繼續增加而暫不加息是貨幣政策過分倚重國際收支的表現。但是,不能忘記,物價上升也可以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假設中國的鋼材價格為每噸3200元人民幣,而美國的鋼材價格是400美元,這大致也是目前人民幣的單一匯率水準。但是,一旦中國的鋼材價格上升到3520元人民幣,而美國的鋼材價格不變,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按照原來的人民幣單一匯率出口鋼材,就意味著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價格上升了10%,或者是多元匯率下的鋼材人民幣升值了10%,結果都是中國鋼材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 清議/文)

《經濟觀察報》2005年2月2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