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中建將更名海爾電器 張瑞敏缺席公司管理層

借殼海外上市夢想四年終於完成;海爾中建將更名為海爾電器,張瑞敏無直接權益

海爾中建集團(1169.HK,下稱“海爾中建”)1月29日于香港聯交所發佈公告稱,15億港元的注資已于1月28日完成。

海爾集團成為上市公司持股超過50%的第一大股東,法人代表完成更改,海爾集團管理層全面入主上市公司,海爾中建將更名為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至此,海爾集團四年夙願得償,成功借殼海爾中建實現海外上市。(套現近4億港元 海爾借殼上市進入“收官”階段)

注資完成時(發行換股股份及悉數行使優先認股權前),海爾各方持有海爾中建50.3%的股份,中建電訊及其聯繫人持股24.0%,公眾股東中麥紹棠及其聯繫人持股0.2%,譚毅洪持股0.1%,其他公眾股東持股25.4%。在此之前,公眾持股量不能滿足25%的最低線,限制了海爾中建完成注資的速度。

2004年11月17日,海爾中建向全體股東發出通函,正式啟動對海爾集團的洗衣機業務以及飛馬青島剩下的35.5%的股權的收購。自去年4月份海爾集團宣佈啟動注資計劃以來,已經多次宣佈延遲注資,同年11月17日止,市場層面普遍認為海爾注資海爾中建應該是坦途一片了。

好事多磨。同年11月29日,在青島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實施監管的27家市直企業名單中,海爾集團公司赫然在列。此前,海爾集團一直自稱為集體資産,此事被媒體視為國資委對海爾集團資産加強監管。海爾集團注資香港上市公司一波多折也主要是由於政府層面態度的不明朗,以及港交所的嚴格要求。此前,獨立經濟學家郎鹹平的一篇關於“海爾集團曲線MBO”的文章,將海爾集團借殼海爾中建一事攪得人盡皆知、議論紛紛。

去年12月13日,收購案經過海爾中建股東特別大會批准,再到如今,注資全部完成,海爾借殼上市終於圓滿完成。海爾集團推薦的楊綿綿、宋春光、曹春華、吳亦農四名董事也正式就任,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出任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完成了對海爾中建的掌控。此外,上市公司的更名手續也已接近尾聲,近期將更名為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西南證券分析員周興政認為,注資本身可令海爾中建的盈利狀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此外,即使拋開盈利方面的因素,僅僅就海爾集團和張瑞敏這兩個概念而言,海爾中建未來的股價就應該徹底擺脫目前仙股特徵明顯的市場表現狀況。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未進入海爾中建管理層,且在海爾中建的股份及優先認購權中無任何權益。(匡志勇陸媛)

《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01月31日


千億海爾營業收入翻番 利稅同比不見明顯增長
海爾注資海爾中建延期 將注入15億港元業務
家電業産權改革仍舊勢不可擋 海爾康佳身份求變
海爾營業額將破一千億 將成千億元自主品牌
海爾將成首個千億元規模自主品牌
海爾永樂密謀結盟 中永通泰採購聯盟名存實亡
2004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單出爐 海爾再居榜首
海爾“名分”之辯
青島國資委主任講話稿披露監管海爾集團細節
海爾自稱集體企業 卻被列入青島國資委監管名單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