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龍賤賣有隱情

    科龍的大股東在凈資産值高達4.17元的情況下以每股不到2.74元的價格將2億多法人股賣了,這在國有股以不到1元的持股成本而非要跟新股發行和增發捆綁定價出售的今天,不能不説是個強烈的反差。

    科龍的這些法人股,名義上是容聲集團所有,其實是順德市容桂鎮政府的投資。據容桂鎮鎮長稱,此次減持是順德市自1993年開始的産權改革的延續,目的是讓政府從競爭性領域退出,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換言之,科龍的此次法人股轉讓,實質上是國有股減持。事實上,即使是在國有股力圖按流通股“同股同價”出售的同時,我們從其他形式的國有股、法人股轉讓中也每每見到同股不同價的現實。圍繞國有股、法人股凈資産值在一定幅度內上下波動來確定其轉讓價格,是既符合國際慣例也適合中國國情的共識。雖然科龍A股在10月31日的收盤價為12.08元,而此前香港H股科龍股價只有1.3元,實在不必也難以苛求國有股、法人股在減持時就要求與流通股“同股同價”。

    但容桂鎮政府僅以科龍還在順德的容桂鎮,不會影響稅收、就業和相關産業發展來解釋賤賣科龍的理由,畢竟是蒼白無力的。難道價格稍微賣高一點就會導致科龍不翼而飛?就會影響稅收、就業和相關産業的發展?説穿了,容桂鎮的強詞奪理有其難言之隱。

    科龍問題的癥結其實不在於貴賣賤賣。從此次轉讓的背景,不難看出,科龍作為重量級企業之所以在順德市的産權改革中押了後稍,並且沒有採取格蘭仕、美的、萬家樂等出售給企業的做法,就是因為政府的手在科龍伸得太長,把好多事情弄僵了,燒了一鍋夾生飯。現在,除了將企業的控制權轉讓給企業制度完全不同的外資股東以外,即使轉讓給有實力的國內企業,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消除體制上的這個負面影響。賤賣科龍,乃是無奈之舉。

    科龍電器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製冷家電製造企業,其所生産的“科龍”、“容聲”、“華寶”和“三洋科龍”系列冰箱、空調、冷櫃,不僅穩居國內市場前列,而且還暢銷世界各地。銷售總額從1993年躍上10億元大關後,以每年年均30%左右的增長率遞增,1999年實現銷售收入81.73億元。但1996年7月就在香港公開發行H股並上市的科龍電器,1999年7月在深交所增發11000萬A股上市後,雖然成功利用募集資金收購了華寶空調,股本規模也躍升至9.9億。然而,2000年卻爆出了“虧損”的冷門,全年每股收益虧損0.68元,同比銳減205%。2001年中報顯示,銷售收入和利潤繼續下跌,與2000年同期相比分別下跌9.8%和89%,每股盈利僅0.02元。這樣的業績致使市場徹底拋棄了對科龍持續多年的認可,在香港股市交易評級指標中,建議拋出科龍股票的比例超過70%。

    科龍沒有抓住增資擴股的有利時機,其在産品結構調整和行銷市場的整合上無所作為,基本上保持原地踏步,主要是因為領導班子像走馬燈一樣變換,內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派系紛爭,公司高層薪金雖高,卻沒有把精力真正放到自己的正業上。而這種情況,與當地政府的過多插手顯然是分不開的。公司元老潘寧告退後,其接班人王國端在一年多後進行的“變陣”引起爭議,剛進行三個月大股東就派了個鎮裏的書記徐鐵峰接替王國端為公司新任總裁,王國端仍擔任公司董事長。又一年後,王國端的董事長也讓給了徐鐵峰。據該鎮鎮長日前暗示,現任科龍董事長兼總裁徐鐵峰至今仍是政府公務員,去留將由其自己選擇。

    科龍終於換了東家,從而贏得了革故鼎新的契機。“新東家”對科龍宣佈了“三個保持”的政策,一是保持現有管理層和員工隊伍穩定;二是保持行銷策略和售後服務體系穩定;三是保持生産、研發隊伍穩定。這似乎是三方“交易”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不過,近日科龍董事會已提出集體辭職,未來的新董事會正在形成中。格林柯爾是一個在香港上市的跨國公司,其入主科龍,應能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加上其與科龍的主營業務又都在製冷領域,可以優勢互補,這是它在這宗股權交易中的最大優勢。而從科龍的現狀來看,對現狀的保持不變只能是一種穩定局勢的權宜之計,並不符合科龍的長遠利益。科龍的根本出路在於變革。既然國際資本的接手創造了徹底革命的條件,又何必設置這樣那樣的清規戒律自縛手腳?那樣的話,新科龍和老科龍有何區別?科龍如果借易主之機徹底換血,對於科龍來講未必不是好事。科龍終究必須徹底改變不適合生産力發展的公司治理機制,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提高運作效率,真正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科龍。

    

    《中華工商時報》 2001年11月08日


科龍高層大換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