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收購案難解資金謎局 11.5億美元已傾囊所有

並購IBM的PC業務聯想面臨11.5億美元現金支出公司實際已經傾囊所有

聯想並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用於收購的鉅額資金來源和使用,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資金壓力和對聯想業務的影響。但聯想對此刻意保持的沉默,使業界産生了更多的猜想。

■聯想資金鏈過於緊張

根據聯想公佈的消息,此次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聯想將付出17.5億美元的成本代價。其中,聯想將為此支付給IBM至少6.5億美元的現金和價值至多6億美元的聯想集團普通股。同時,還將有5億美元的凈負債轉到聯想名下。具體到資金的來源和調度,聯想表示,目前聯想有4億美元的現金,但在此次並購時,聯想的股東和投資機構認為全部使用現金完成並購並非最優的方式,因此聯想並購動用的資金包括自有現金和部分來自銀團的美元貸款,使資産負債率達到27%左右,聯想的股東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結構和比例。

但是,聯想的解釋顯然遠遠不能消除有關各方對此次收購資金方面的疑問。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此次收購聯想動用了銀行借款使其資産負債率達到27%,雖然依然處於安全線之內,但資金鏈過於緊張的情況應該是屬實的。根據聯想2004-2005中期年報顯示,聯想共有約值31億元的港幣現金,另外還有30億元的港幣銀行授信額度。為了完成此次收購,除去股票外,以6.5億美元現金和5億美元的負債來看,聯想將面臨11.5億美元的現金支出,可以説,為了實現這次收購,聯想已經傾囊所有了。因此,業界對於聯想能否持續支撐生産投入並規避意外風險自然頗多疑慮。

■是否與高盛確定5億美元過渡性融資協議

此外,考慮到聯想還要同時進行包括手機在內的其他領域的發展,這筆現金的支出對聯想帶來的是更現實的壓力。加上目前全球PC業正在進入衰退期,增長乏力,利潤越來越薄,把身家都放到PC一搏的聯想,未來能否使收益大於今天付出的成本,都需要時間來檢驗。8日聯想宣佈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後,9日聯想集團(0992,HK)股價每股下跌0.1港元,跌幅達3.7%。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對新聯想未來前景猶疑不定,是導致成功完成收購後聯想股價不升反降的原因。

雖然聯想表示要使用貸款,但並未就貸款銀團、借貸條件以及其他相關消息做進一步的發佈。如果通盤考慮聯想的整體業務,如此一筆鉅額的資金,即使有銀行貸款可以使用,最終能否長期支撐聯想包括PC在內的全業務的資金鏈?10日有消息説聯想已與高盛確定了5億美元的過渡性融資協議,記者隨後與聯想方面聯繫,就聯想資金是否面臨壓力以及是否與高盛達成協定進行詢問,但記者最終收到的回復仍然是聯想在8日新聞發佈會上的“官話”內容,實際上是對記者的問題避而未答。顯然,聯想也意識到這次並購的資金問題實在太敏感,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地避開這個焦點。

■方興東:聯想肯定會在美國上市

對資金問題敏感的顯然不止聯想一家。全球著名的IT及電信行業市場諮詢和顧問機構IDC日前就聯想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發表了專門的分析文章。但在記者與該機構聯繫,請他們就聯想此次並購行為的資金使用等問題進行一些分析時,“這個問題太敏感了,恐怕我們不方便談。”該機構一位女士表示。

疑慮的聲音並非業界惟一的臺詞。“我認為聯想這次收購,資金方面不會有什麼問題。”國內著名IT評論人士、網際網路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説。方興東認為,從短期看,聯想會面臨資金壓力,但通過資本運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次並購,不能簡單地看成IBM甩包袱的行為。如果是為了賣錢,IBM應該可以賣到100億至200億美元。這次IBM以這麼便宜的價格賣出去,並且在聯想佔有這麼大的股份,本身是出於戰略考慮,IBM不會讓聯想有資金問題。以這麼低的價格出售給聯想,本身就是IBM對聯想的幫助。聯想和IBM的資本運作,會著眼於今後幾十年的預期,資金不會是一個問題。資本運作也不是簡單的“1+1=2”,那種“現在PC這麼不景氣,聯想要賣多少臺電腦才能掙回這次收購的錢”的説法是不正確的。

“但是,這次收購在資金上肯定會對聯想産生一些影響。”方興東説,“目前流通股價格跌不跌對聯想沒什麼影響。但是聯想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受到局限,肯定會在美國上市。”他認為,此次並購,還會對聯想的業務結構産生影響。其中受到最大影響的應該是手機業務。隨著聯想重心的轉移,表現一直不佳的聯想手機處在比較微妙的狀況。他認為,“如果聯想要做出犧牲的話,手機業務很可能是最先犧牲掉的。”

作為聯想和IBM競爭對手的戴爾、惠普,沒有就聯想收購資金等方面的問題發出任何評論。雖然此前有報道説戴爾對聯想與IBM此次聯姻不以為然,但在美國《新聞週刊》刊登的一篇名為《時代的結束》(Theendofanera)專訪文章中,知名PC分析家RogerKay對此評論道:“喔,戴爾和惠普會立刻開始向他們頭上(聯想和IBM)扔爛蘋果,不用想你都會知道他們將怎麼幹。” (周文林)

北京青年報2004年12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