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宏觀調控最大受益者:糧食增産 農民增收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農業和糧食生産成為了宏觀調控的最大受益者。

國務院領導同志近日指出,今年糧食生産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增長較快,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也是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突出亮點。

這是2004年中國最亮麗的一筆:農業和糧食生産成為宏觀調控政策直接受益者的同時,也為宏觀調控的有效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務院領導同志近日指出,今年糧食生産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增長較快,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也是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突出亮點。

加強農業,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是這次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已見成效,在農業領域取得的成效尤為顯著。實踐證明,中央關於加強宏觀調控的決策和部署卓有成效。

宏觀調控政策有力地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在全國夏糧增産4.8%的基礎上,早稻産量達到321億公斤,增産8.8%;秋糧生産也獲得好收成,全年糧食總産量將比上年明顯增加。

目前,各地秋冬種工作進入尾聲。權威部門介紹,今年秋冬種糧食生産形勢是近幾年較好的一年。冬小麥播種進度快,品質好,科技含量提高,播種面積增加。

從2000年以來,糧食耕種面積連年減少,産量一路走低,去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由1998年的17億畝降至15億畝以下。去年10月以來,受國內外市場影響,大米、小麥等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

在此重要關口之時,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做出加強宏觀調控的決策和部署,在對一些過度投資的行業及增長過快的固定資産投資採取嚴格“控制”措施的同時,農業和糧食生産等一些領域則被給予了前所未有的“加強”。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召開專門會議,明確提出採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斷的措施,大力發展糧食生産,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農業和糧食生産成為了宏觀調控的最大受益者。對農民種糧的直接補貼、對農民購置良種和大型農機具的補貼、農業稅的減免等等,都是依靠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投入大量資金來實現的。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糧價明顯上升的時候,國家沒有用行政手段控制糧價,而是採用糧補等手段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通過控制化肥等農資價格保護農民利益。中央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制度,保證了農民種糧受益;降低了農業稅稅率,減輕了農民負擔;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則給了農民更多實惠。

截至目前,全國已向種糧農民發放直接補貼112億元,佔補貼資金總額的96%,近6億的種糧農民直接享受到國家政策帶來的實惠。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區)通過糧食直補,已補貼農戶13892萬戶,平均每戶增收74元。

中央在農業領域採取的這些宏觀調控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農業政策體系,探索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國民經濟整體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在較短時間內發生了趨勢性變化,展現了宏觀調控的階段性成果。

一系列政策措施既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又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從東北、華北到西北,從中部地區到華南,糧食生産的熱潮在農村再次興起,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年糧食生産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增長較快,顯示出我國政府更加注重運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成效。

當前,我國的宏觀調控仍處在關鍵時期,加強農業的任務還很繁重。明年是新階段糧食恢復發展的第二年,是緩解糧食供求矛盾、確保3年內增産450億公斤的關鍵一年。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認為,只有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並形成長效機制,才能避免出現週期性的農業波動,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指出,今年雖然出現了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但農業基礎仍比較薄弱,糧食産需關係仍然偏緊,糧食品種的結構矛盾還比較突出。今年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因素對明年的拉動作用可能有所減弱,農民進一步增收的難度還很大,需要繼續加大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的支援力度。(徐京躍、董峻)

新華網 2004年11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