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首頁
宏觀經濟
行業動態
地方經濟
農業經濟
企業風雲
IT浪潮
專家視點
買傢具送“保姆”引發非議和質疑

之間

    商家為促銷而打折、抽獎、送禮品、送旅遊,人們早都習以為常。而上海月星家居廣場最近推出一項“買傢具,送‘保姆’”的活動,卻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激烈的爭論。

    起因:送“保姆”=送40小時免費家政服務

    月星家居廣場是上海一家較大的家居商場。在裝潢華麗的商場內,記者看到,這個商場比之其他一些傢具廣場的人流量大得多,幾乎可以説是人山人海。據商場工作人員介紹,自“十一”期間推出“買傢具,送‘保姆’”活動以來,商場的客流量比往常增加了50%以上,很多人是衝著“送‘保姆’來的。

    “保姆”怎樣送,據月星家居廣場負責人介紹,只要在月星買傢具超過5000元,即可獲得40小時免費傢具專業保養、打掃房間、洗衣燒飯等專業家政服務。其實,所謂的送“保姆”實際上是送服務。

    非議:“保姆”非物品,怎可送來送去?

    對商家來講,這也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行銷活動。然而,送“保姆”這種提法,卻招來人們的非議:“保姆”是人,不是物品,怎麼可以送來送去?

    在採訪現場,一位老先生表示對這個提法非常反感。“‘保姆’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詞彙,含有對人不尊重的意思,有明顯的歧視意味。社會分工不同,家政服務員的職業也是高尚的,家政服務員是人,不是東西,怎麼可以贈送呢?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舊社會沒有人身自由、可以隨意買賣贈送的奴僕。”老先生説,“這樣的提法,還大張旗鼓、堂而皇之地在報紙、電視上反覆宣傳,真令人氣憤。

    月星傢具集團的一位負責人透露,推出這項活動時,他們本不準備在“保姆”兩個字上加引號,考慮到一些人可能對此産生誤解才加上去的。

    也就是送“保姆”在上海引起爭議的同時,一位在北京做了3年家政服務的21歲的女孩,也對“保姆”、“僱主”這樣的稱呼發出了質疑,認為這種稱呼在當今文明進步的社會不合時宜。“保姆”、“小阿姨”這樣的稱呼總讓人感覺不夠尊重,而“僱主”、“戶主”的稱呼,容易讓人想到家政服務人員受雇於人,是在為“主人”服務,含有不平等傾向。

    看來,“保姆”這個稱謂,在人們心中很是敏感。

    質疑:對誰關愛?對誰尊重?

    月星家居對推出這一活動的説法是:這是針對時下的消費者缺少服務、缺乏關愛而推出的。

    送“保姆”的做法也受到很多人歡迎。據介紹,不少消費者排隊要求“保姆”到府服務。一位先生説,他和愛人工作都很忙,無暇顧及家務,在“月星”買了傢具,當天“保姆”就到府服務,不僅把傢具擦乾凈、打蠟,還打掃了房間,擦了玻璃,工作非常認真。“我已經和這位‘保姆’談好,贈送的時間過後,我還繼續請她做下去。”這位先生説。

     “在家政服務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走向市場,應該説,此次活動對我們走向市場起到了推動作用。” 與月星家居合作開展這項活動的敬安家政服務社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另外,參與這項活動,月星家居專門派人給我們家政服務員講解傢具及保養知識,對我們提高服務品質無疑是具有很大促進的。”

    對於“送‘保姆’”的提法是否欠妥,她沒有明確表態,但認為,“如果能改為‘買傢具,送服務’會更恰當,更有利於調動下崗女工從事家政服務的積極性。”

    敬安家政服務社全部是下崗女工,而在北京有一定規模的家政服務企業近千家,從事社區服務的機構200多家,從業人員已達4萬多人。

    一位從事社會調查工作多年的于先生表示,商家想方設法推出的促銷手段,當然有炒作的成分,但是,既然能想到對消費者的關愛,為什麼就想不到對眾多下崗女工多些尊重呢?

    定調:提法欠妥,意義不小

    上海市消費者協會對月星家居的這種做法持肯定態度。 “買傢具送‘保姆’,是商家在服務領域的一種拓展和延伸,是一種創新,對其他行業也有借鑒意義。”該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認為,“如今,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商家給消費者提供相應的專業服務,無疑會給消費者解除生活中的後顧之憂,方便消費者。例如,對家電産品的投訴一直是很多的,如果買家電也送‘保姆’,不是可以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嗎?”

    月星家居也反覆強調:推出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要喚起商業流通領域裏服務意識的回歸。

    “我們確實應該向月星家居推出的服務活動一樣,時時刻刻想著消費者,盡可能地為消費者多提供一些便利,但策劃推廣時要想得更加週全一些,不要為了賺噱頭而別出心裁。”當地一位知名評論家表示,“如此一件有意義的活動,卻由於提法欠妥當,而引發爭論和質疑,商家要反思。”

     千龍新聞網2001年10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