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資本看好我國中小企業

核心提示

國有企業佔全國工業總産值將於2006年下降到17%(這個數字在2000年是26%,在1990年是55%),隨著優秀大型國企陸續上市,在承銷國有壟斷型企業的高潮過後,跨國投行在中國的下一個業務增長點將在哪?這是一個國外大投行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而此時,中國日漸崛起的民營企業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匯豐證券上海代表處高級代表蔡雷認為,民企的發展壯大將在未來3~5年內完成,而這些民營企業在未來會成為投行承銷的主力。因此下一階段匯豐IPO的重點將從關注大型壟斷國有企業轉移到民營企業。

幾乎所有的投行人士都在重復這樣一句話:“我們不在乎什麼性質的企業,只要盤子可以,就做。”

在國內,中小企業板塊頻頻發生的新股價格跌破發行價的現象,嚴重地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部分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板塊的熱情已經有所減退。種種跡象表明,日漸理性起來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不再盲目的追求眼前利益,而是在等待更好的時機。而此時,國外大投行的介入似乎給了他們以新的希望。

國外大投行:開始親近國內中小企業

曾幾何時,吸引國外大投行眼球的只是一些少數的國有大型企業。十年來,中國企業往往以這樣的角色在國際資本舞臺上亮相:中國大型國企股和納斯達克市場的科技股。因為,從融資金額來説,這些大型國企的融資總量無疑遠超過其他類型企業,而投行的收入畢竟是與承銷額成正比。

但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説,可以投資的具壟斷地位的大型國企畢竟還是少數,每年上市的數量也不會超過三五個。於是,這些投資者把目光轉投向了國內中小企業。

全球最大直接投資集團美國凱雷投資集團董事長郭士納坦言:“對於直接投資基金而言,最大的機會在於中小型的國有企業。凱雷集團不能夠買那些巨型國有企業,中國政府也不允許對這些企業進行收購。也許更多的機會在於省屬的國有企業。”

另外,民營企業將成為跨國投行的下一個新目標。掌上靈通在海外IPO的成功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掌上靈通的CEO楊鐳在選擇承銷商時表示:“直覺告訴我,應該選擇世界頂級的承銷商。事實證明他們的確做得很好。”(掌上靈通所選的承銷商:瑞士信貸第一頓、摩根大通、PiperJaffray投資銀行、里昂證券這四家國際知名投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區主席兼首席運營官柯磊洛對最近接的幾筆單子都很滿意,“中國有很多高素質、高速增長的民企。特別有些客戶是業界的先鋒,如新浪、掌上靈通”。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有了這樣的示範效應,加上國內市場不景氣,香港市場又人滿為患,新加坡市場容納能力有限,越來越多的民企對挺進美國抱有很高期望。國外大投行選擇在這一時刻進入中國中小企業市場,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中小型IT企業:聯合起來,海外上市

近年來,我國IT業發展比較迅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IT企業,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甚至與某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從數量上看比較少,從規模上看也大都比較小,大部分屬於中小企業。阻礙IT企業發展的因素比較複雜,有政策環境的原因,有研究開發上的原因,有人才儲備上的原因,有市場行銷上的原因等,但是IT企業反映最多,感到最困難的恐怕是資金的籌措問題,有許多新技術、新産品因為缺乏資金支援而不能投入正常的生産、經營。因此,探討適合中小型IT企業發展的融資方式,解決中小型IT企業的融資困境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現在要解決企業融資難,首先想到的是通過上市渠道進行融資。但上市的門檻不低,不少IT企業將採取聯合的方式集體上市。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中國業務總監黃華國表示:“如果這種模式經過實踐證明是成功的話,那麼未來中國中小型IT企業的發展壯大將得到大幅度提升。”美國證交所的艾米·麥奎得也表示,她們對中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前景十分看好。

事實上,中小型IT企業到海外尋求資本有利也有弊。企業的海外上市必須符合企業未來成長的需要。由於地域和文化的差異,國內企業和國外投資者之間的溝通比較差,國際投資者並不一定會對中國企業表示足夠的認同,這也是具有風險的。

自身素質:不得不面對的一道坎

“國內100家前來申請的民企,最後能夠做成的不到10家。民企還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民企水還是太深,現在積存的財務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再過三五年一定會有個總爆發”,沃特財務集團上海首席代表張志浩深有感觸地説。

另一方面,即使企業成功上市後,還是要接受資訊披露。要確保資訊披露後仍能維持公司的形象也是一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中國證監會培訓中心劉李勝博士表示,雖然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及中國企業顯示了濃厚興趣,但對中國所知甚少,因而多數國有企業在資訊披露的充分性方面與其要求頗有差距。

中小企業在大好機會的面前更要認清自己,冷眼觀潮,面對選擇保持清醒。京華山企業融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燈場認為,以下條件,是中小企業海外上市之前必須要考慮的:企業是否急需資金及取得上市地位;企業是否需要外匯資金;企業是否有意拓展外匯市場;是否有意吸引國外專業人才加盟;公司是否增長快速,需要不斷從二級市場配股集資;是否希望儘快實施股權計劃以吸引人才;是否有意引進國際知名戰略投資者或風險投資基金加入投資;是否有意和境外公司進行股權置換或購並海外公司;上市成本佔籌集資金的比重;審批及操作的可行性等。 ●相關連結●海外私募———中小企業對接海外資本的有益嘗試

國際資本市場有大量資金,它們十分看好中國的高增長性和增長空間,非常樂意到中國來進行私募投資。海外私募對企業的要求實際上應該和公開上市一樣,能夠做到管理的提升。去年摩根斯坦利聯手鼎暉投資、英聯投資,花2億多人民幣投資了中國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民營企業蒙牛乳業,佔蒙牛32%的股份。這大大提升了蒙牛的品牌和被國際資本認同的程度,在即將到來的蒙牛海外上市過程中,大大增加了公眾可信度和它的認同價值,這是一個雙贏的戰略。所以私募融資連接海外上市,是可行的、有廣闊前景的一種融資方式。

優勢:

首先,可以幫助企業改善股東結構,同時建立起有利於上市的治理結構、監管體系、法律框架和財務制度。

其次,可以幫助企業比較好地解決員工激勵問題,建立起有利於上市的員工激勵制度。

第三,可以通過引入戰略資本幫助企業迅速擴大規模,從而在未來上市的時候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追捧。

第四,戰略投資者(特別是國際戰略投資者)所具有的市場視野、産業運作經驗和戰略資源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地成長和成熟起來,也更有可能産生立竿見影的協同效應,在較短的時間內改善企業的收入、成本結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最終帶來企業業績和股東價值的提升。

最後,比較而言,戰略投資者更加著眼于未來市場的長期利益,而不像金融投資者那樣往往尋求短期的投資回報。筆者一直認為,中國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其實不是資金的問題,而依次是産權結構、治理結構、運營機制以及産業運作經驗的問題。戰略性私募恰恰在這幾個方面都能夠為企業帶來直接的利益。

哪幾類目標投資者要重點考慮:

第一類是全球領先的産業巨頭,它們既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我們的一個潛在出口,同時它們的參與對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價值能夠起到巨大的拉升作用。

第二類是亞洲或者港臺地區急於進入中國的同行,它們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

第三類是同自己有上下游關係的、或者雖然沒有上下游關係但是在資源和業務上能夠形成互補的境內外企業,從協同效應和多元化發展的角度看,它們可能會對募集企業有相當大的興趣。(旭耀)

全景網   2004年09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