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鳴警鐘:中國各地不可一窩蜂發展重化工業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今天在全國政協十屆六次常委會上敲響警鐘:中國各地不可一窩蜂發展重化工業。

他認為,近年來,中國不少地區出現了向重化工業轉型的趨勢。

“例如,深圳擁有華為和中興這樣有希望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但它近年來仍有發展重化工業的傾向,在專家的建議下才定位為發展精細化工。另外,我最近去浙江搞調查,發現該省從上到下都有從輕工業向重化工業轉型的願望。”

為什麼這些地區想走重化工業道路?吳敬璉認為,這是因為重化工業能為當地帶來較多的財政收入。

“以北京為例,儘管它是全世界技術力量最集中的城市,然而北京發展了幾年高新技術産業後,發現GDP和財政收入上不去,開始把重心轉到汽車産業上,去年創造了兩百天創造上百億産值幾十億稅收的‘現代奇跡’,接下去還要生産豪華賓士轎車。”

“這種轉型的後果就是,很快出現了資源的緊缺。以浙江為例,去年開始拉閘限電,土地也很緊張,寧波等地水資源十分緊缺。另外,重化工業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很差。浙江近兩年來出現了失業率提高的趨勢。”

吳敬璉認為中國現在資源高消耗的情況十分堪憂。“日本的國民生産總值是多少?我們又是多少?而我們現在每年消耗的石油比日本還多!”

“我們的發展不應依靠高投入,而應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東亞經濟危機就是過於依靠高投入發展的後果。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共中央不久前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非常及時。小企業的發展、第三産業、IT産業的發展,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有極大的作用,並且能吸引大量勞動力。”

吳敬璉説,根據霍夫曼等經濟學家的理論,工業化的中後期應該發展重化工業。這一理論是根據西方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總結的。

“我們這樣資源緊缺的國家,不能沿著別人走過的道路再走一遍。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要發揮後發優勢,要總結別人的經驗教訓,才能迎頭趕上。”(張素平)

中新網 2004年07月0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