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醜聞週年:噩夢仍在繼續

    在去年的12月2日,美國安然公司正式申請破産保護。如今一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但這個德州能源巨頭的轟然隕落所造成的影響卻依然存在。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無限風光後,美式資本主義的優越性突然間成了“萬惡根源”。雖然在剛剛過去的夏天誕生了新的企業法案,關於美國企業的形式和法規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回答。

    貪婪與野心的惡果

    從表面上看,安然帝國倒塌的原因是將鉅額債務從資産負債表中挪出,放入特殊的“表外項目”,以保證投資者們視力所及之處都是好消息。而在安然鋌而走險的背後,是一股貪婪與野心的黑色動力在支援。安然不甘於美國第一大能源公司的名號,他還要當美國第一大公司,甚至世界第一。

    為了實現這個遠大的目標,安然實施了瘋狂的擴張政策,從美國到印度,從能源管道到寬頻網路。現在看來,當時的安然從上到下都活在不切實際的美夢中。公司讓員工相信他們就是黃金,應該得到黃金級的待遇,中層經理可以眉頭都不皺地“一擲千金”,只為請個顧問吃頓飯。華爾街為安然的財大氣粗所深深著迷。

    眾人的敬仰使安然無法收回自己的貪婪和野心,所以在發現無法實現曾經許諾的發展速度時,安然開始尋求“第

    二條道路”———人工增長法,秘密交易、“創造性”的會計方法孕育而生。為了保住自己的分紅,安然高層毫無羞恥感地“盜取”公司員工和廣大投資者的財富。

    黑洞越來越大,終於到了無法繼續掩蓋的地步,在承認了12億美元的虛假利潤後,安然又掙扎了大約六個星期,終於還是滑入了破産的深淵。安然的“第一夢想”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實現———他成為當時美國最大的破産企業。

    然而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安然只不過是美國企業醜聞災難的前奏。在他之後,世界通信、環球電訊、泰科、阿德菲亞……一次又一次地考驗著投資者的信心,將美國股市拖入了二戰後影響最深、時間最長的一次熊市。

    罪與罰

    安然受到了懲罰,他的股票以自由落體的速度降到1美元以下,被趕出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而安然的執行官們正在接受法庭的審訊。但投資者相信,這場災難的罪人並不僅僅是安然,秘密交易之所以能夠實現,多虧了來自專業人士的幫助,他們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投資銀行。

    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安達信不幸成為這場企業醜聞的第一位直接受害人。除了安然,安達信還與世界通信和環球電訊有染,這是美國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三起破産醜聞。安達信的問題在於沒有解決審計與諮詢業務間的利益衝突,沒有分清兩者的基本需求,錯誤地將諮詢業務的創造性帶入了需要誠實的審計業務。錯上加錯的是,安達信在事發後竟然銷毀證據,並最終導致如今“五大”變“四大”的結果。

    安然醜聞也讓曾經不可一世的投資銀行面上無光。現在人們知道是摩根大通和花旗幫助安然隱藏鉅額債務,是美林幫助安然實現盈利目標。促使投資銀行甘當幫兇的動力依然是利潤,但他們將為此付出鉅額代價。如今,華爾街整改正在進行當中,除了分離早就引起爭議的投資銀行與證券研究業務外,他們還可能面臨10億美元的罰款。而這僅僅是政府行為,他們還要面對憤怒的投資者的控訴。

    投資者怒火的下一個目標燒向了醜聞中最大獲利者———美國的企業執行官們。在環球電訊破産前的兩年內,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加裏溫尼克兌現了5億美元的股票;安然老闆肯尼思萊賺了大約2.2億美元,世通的前任首席財務官斯科特沙利文取得了3500萬美元。其中有些人已經被定罪,有些人仍在接受審判,更有人將面對一生的心靈譴責。

    醜聞不僅讓投資者震驚了,更讓政府監管者,甚至於國會山感到緊張,美國掀起了一場糾錯運動———立案調查、頒布新法。今年7月,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成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實現了繼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時代以來,對美國企業行為進行的最重大的一次改革。所有的行動只有一個目的:清潔企業的會計程式。

    現在安全嗎

    然而投資者現在就安全了嗎?答案是不肯定的。因為有了新的法規還遠遠不夠,真正需要的是嚴格而徹底的執行。就目前來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的開端並不令人滿意,除了誕生之日起就伴隨的強大阻力外,它的問題還在於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執行者。

    曾經人們將希望寄託于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剛剛成立的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但最近的“任命風波”以及委員會主席哈維皮特的被迫下臺留下的卻是失望,美國的市場“監管部隊”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而沒有了執行者的法律無疑于一紙空文。

    其實,除了政府的監督和管理,市場的自律性更重要,法律需要執行的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精神。如果市場不能營造一種“公平”的運作氣氛,執行官們繼續貪婪,審計師們繼續放水,後安然時代只能出現更多的醜聞,投資者的利益也將繼續受到傷害。如果最終投資者決定繼續對市場的不信任,有再多的新法規也是枉然。

    不僅僅在美國,歐洲、亞洲,在所有地方都是這個道理。如果市場不能爭取投資者的信任,最終將被投資者所拋棄。安然的教訓告訴我們,投資者很脆弱,要想保護他們,法規、監管者和市場自律缺一不可。(席雪蓮)

     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12月02日

    


安然破産醜聞
安然與安達信事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