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用管理培訓工作亟待啟動
陳鐵柱

    當前,在我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一種不和諧現象:一邊是學者、專家和行政管理部門高度重視、積極運作;一邊是企業行動緩慢、無實質性進展。這種情景延滯了我國信用體系的建設進程,加大了我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難度。如不能儘快改觀,就會進一步凸顯我國企業在世界經濟市場上信用形象不佳的尷尬局面,使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勢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面前受阻。

    信用體系建設步伐緩慢,使我國企業信用缺失問題更加顯現

    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努力與進度相比,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步伐顯然是滯後的。實際上,國內理論學術界進行信用專題的研究,專業信用工作機構的建立,相關行業和地區展開信用徵信、監管、服務論證、規劃和摸索等基礎工作,都是在進入新世紀後才起步的。

    國內市場上嚴重的經濟違法造成了高度的信用危機,使企業的發展甚至是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甚至使大量貿易倒退回物物交換、錢物交換等原始方式。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企業貿易額的90%靠信用,而我國的現匯交易額卻高達80%之多。如不儘快建立起企業信用體系,樹立誠信形象,我國由加入世貿組織而應獲得的益處,就會大打折扣。

    幾乎所有的國內企業對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充滿渴求,但對信用體系的真正含義和具體應用仍缺少必要的知識。雖然一些省市政府和民間組織已經啟動了不少的相關項目,甚至還編寫了教材,制定並開始了培訓計劃,但仍然缺乏針對企業的普遍性的培訓思路。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學術委員會蒲小雷認為:“我國學術界和研究機構對企業信用管理的研究甚少。到目前,還沒有大學開設信用管理專業課程,研究企業信用管理的人員更是少又少之。”

    信用制度是建立在道德和理念基礎之上的法律制度,西方國家的公民道德修養、民族文化不比中國強,但他們國家完善的信用制度所産生的對企業和公民的行為約束力,卻是令人敬畏的。在那裏,企業或個人的不良行為一旦被無處不在的信用體系“記”住,往往就會給他們的一生帶來麻煩。而我國一些企業卻仍舊在無所顧忌地惡意失信。

    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實行的企業“黑名單”制度,就是通過信用監管的渠道,公告企業的不良經營行為,以求儘快改善經濟秩序的一種形式。然而,信用體系的有效性,需要廣泛的守信環境為基礎。而全員性的信用知識培訓,既可使企業進入信用體系的可控範圍,又能迫使失信行為有所收斂。

    企業要儘快通過培訓進入角色,重塑誠信形象

    我國是在社會信用狀況出現惡化、社會信用需求最為強烈的情況下,重塑誠信形象和奠基信用基石的。因此我們更需要科學地整合相關資源。

    蒲小雷等曾做過一個調查,51%的企業根本沒聽過企業信用管理,而有系統、完善信用管理職能的非外資企業只有不到0.1%。據筆者調查,一些知名大學的校辦企業,對規範性的企業信用管理理論、機構及運作方式也不是很清楚。出現這一現象,除了忽視政府在培訓上的權威作用外,相關的培訓制度、培訓資料、培訓師資、培訓方法等方面的長期短缺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政府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在理論界已廣泛認可,但其在企業培訓上所具有的獨到作用,卻受重視不夠。當然,政府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行政干預等作為,在職能轉換時,很容易出現矯枉過正。再加上美歐等國家在信用工作的運作上主要依靠民間的模式影響。因此,在工作論證時,既希望減少政府的干預,又渴望政府的權威性推動的心態是很自然的。

    大規模的企業培訓的組織工作是一項較複雜的系統工程,對企業信用培訓的組織、內容和方式,可利用工商系統的事業編制機構、對企業開展大規模培訓的經驗和渠道,進行學員組織、場地確定、課程制定、教員安排和場地服務等項具體工作。

    同時,可利用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聯合資信評估公司等具有權威性培訓教材和教學能力的單位,負責教材的進一步整理、大面積的師資培訓及對企業的授課工作。

    (作者單位: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

     經濟日報 2002年11月29日


企業信用資訊系統開通 深圳企業不良信用記錄無處藏身
中關村9月1日將正式推出中國首個企業信用報告
企業家品格對企業信用影響大
調查表明:經營者的品格對企業信用影響巨大
政協五委員談政府與企業信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