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專家:中國人口結構已為擴大消費打開時間之窗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26 日 |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看點

●一方面,人口的總體規模是影響消費規模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人口結構又決定了消費結構。同樣,人口結構的變動也決定了消費結構的變動。目前我國的人口結構正處在一個較為合理的階段,也就是經濟學家所指的“人口紅利” 時期,人口當中的低齡和高齡人口均佔有相對較輕的比重。目前我國以適齡人口為主的人口結構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正面臨著一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良好時機。而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動,低齡和老齡消費市場也是商機無限。

●2003年,我國的每人平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大關。國際經驗表明,這正是消費結構升級換代非常顯著的時期。近年來出現了以住房和汽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同時,教育、醫療、旅遊、電信、資訊和家庭娛樂商品的更新換代産品都將成為消費支出中增速較快的項目,消費升級將給我國與之相關的産品和服務行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把擴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作為啟動消費和擴大內需的突破口,可以説是十分準確和相當及時的一條措施。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是國內的相對水準,不是國際的相對水準和絕對水準。國內一部分社會精英群體在這個認識上有明顯的誤解。有人一提中國中等收入水準,就照抄美國中産階級的標準;也有人認為應該採用世界銀行使用的中等收入國家的標準,這些都是時空錯亂的結果。中等收入是一個結構性指標,這是出發點,描述中等收入可以使用對應的絕對指標,但是一定要符合國情。另一方面,中國必須在縮小基尼系數的基礎上,擴大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主持人 鄒民生 樂嘉春 李長安

一段時期,經濟學界對中國經濟正面臨內外失衡的雙重挑戰表現出高度的關注。在對未來增長模式的探討中,擴大內需、啟動消費成為許多人提到的主要對策之一。那麼,如何擴大內需?啟動消費的關鍵又在哪?在諸多對策意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人口結構特別是年齡結構以及收入與消費結構問題。人,既是消費品的創造者,同時也是消費的主體。那麼,中國的人口結構特別是消費結構又怎樣呢?值得一議。

楊宜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兼任中國勞動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就業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青年創業行動指導團顧問。主要從事人口與就業、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李長安 北京多科德經濟諮詢公司首席研究員,經濟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勞動與就業、收入分配等。

目前的人口結構使我國經濟面臨著一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良好時機,而人口的收入狀況和分配狀況決定了消費能力和消費水準,消費品市場潛力巨大

主持人:兩位好。經濟界有一種中國正在享受“人口紅利”的説法,就是説目前的人口結構對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非常有利。對此,你們怎麼看?

楊宜勇: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人口既是消費的起點,又是消費的終點。從這個意義上説,任何消費政策的出臺,都必須符合一國人口的實情。具體來説,人口對消費的決定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人口的總體規模是影響消費規模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説,在不考慮收入狀況的條件下,人口多的國家,其消費規模也較大。從現實情況來看,也基本符合這個規律。比如中國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家,擁有13億人口,雖然每人平均收入水準較低,但消費規模卻是世界第一。

而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環境調查集團地球政策研究所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儘管中國的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5倍,每人平均年收入僅僅是美國的七分之一,但目前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食品和工業品消費國。例如中國2004年消費了3.82億噸穀物,相比之下美國為2.78億噸,同時,中國消費了6300萬噸肉製品,美國則為3700萬噸。

另一方面,人口結構又決定了消費結構。同樣,人口結構的變動也決定了消費結構的變動。目前我國的人口結構正處在一個較為合理的階段,也就是經濟學家所指的“人口紅利” 時期,人口當中的低齡和高齡人口均佔有相對較輕的比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05年,我國0-14歲的有26504萬人,佔20.3%,15-64歲的有94197萬人,佔72.0%,65歲及以上的10055萬人,佔7.7%。一般來説,不同年齡段的人口具有不同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年輕人的消費較為激進和大膽。相對而言,老年人的消費則較為保守和謹慎。可見,目前我國以適齡人口為主的人口結構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正面臨著一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良好時機。而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動,低齡和老齡消費市場也是商機無限。

有關研究機構最新發佈的兒童用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兒童用品市場將以每年12.4%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該市場的整體規模將超過千億元人民幣;而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消費品市場潛力巨大。據國家統計局和全國老齡委提供的調查資料表明,目前老年人消費能力每年達3300億元,2010年預計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李長安:除了上面楊老師提到的兩個方面外,我再補充一條,即人口的收入狀況和分配狀況決定了消費能力和消費水準。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長期以來都處於一個很低的水準當中,相應地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很低下。2003年,我國的每人平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大關。國際經驗表明,這正是消費結構升級換代非常顯著的時期。近年來出現了以住房和汽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同時,教育、醫療、旅遊、電信、資訊和家庭娛樂商品的更新換代産品都將成為消費支出中增速較快的項目,消費升級將給我國與之相關的産品和服務行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也對消費水準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實證研究表明,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越大,那麼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就會降低。這是因為掌握大量財富的少數富人的消費傾向要遠遠低於中低收入者的消費傾向。我國目前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線,屬於收入分配較不公平的國家之列。這就造成了佔有中國人口總量70%左右的廣大農民,他們的整體消費能力遠不如佔有人口30%的城鎮居民。而這也正是我國消費遲遲不能有效啟動的主要原因。

擴大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對啟動消費有重大影響,預計到2025年,中國中等收入人群將會達到5.2億人,屆時中國的城市家庭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

主持人:不久前,中央專門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問題。其中引人注目的一個議題是,把擴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放在了當前工作的重點。兩位能否具體分析一下,該項政策對啟動消費、擴大內需的意義。

楊宜勇:把擴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作為啟動消費和擴大內需的突破口,可以説是十分準確和相當及時的一條措施。中等收入階層不僅是社會消費的“主力軍”,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廣泛共識。但考慮到實際可比城鄉差距的繼續擴大,我國至今為止都沒有形成中等收入階層的雛形;而在城鎮內部,收入和財産的集中化也使城鎮中等收入者難以成為一個穩定的階層。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是國內的相對水準,不是國際的相對水準和絕對水準。國內一部分社會精英群體在這個認識上有明顯的誤解。有人一提中國中等收入水準,就照抄美國中産階級的標準;也有人認為應該採用世界銀行使用的中等收入國家的標準,這些都是時空錯亂的結果。中等收入是一個結構性指標,這是出發點,描述中等收入可以使用對應的絕對指標,但是一定要符合國情。

另一方面,中國必須在縮小基尼系數的基礎上,擴大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實證分析上這兩者是嚴格對等的。到2020年,如果要中等收入人口比重達到50%以上,中國的基尼系數至少要求降到36%,農村至少要降到44%,城鎮至少要降到31%。發達國家的中産階級都是資本主義中後期的産物,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水準都相當高,農村人口都在8%以下。中國目前是一個城鄉二元結構十分明顯的國家,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城市培育中等收入群體還有一定困難,農村如何培育中等收入群體更是一個大問題。

李長安:中等收入人口規模的擴大和佔總人口比重的上升,必將對我國的消費産生重大影響。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中等收入人口占據了總人口的絕大多數比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收入處於社會結構的中間,享有較高的生活水準,包括擁有私人住宅、自備汽車等生活資料,主體是公司“白領”和公務員、教師等。在美國,每人平均年收入從3萬美元到100萬美元的群體都是“中産階級”,佔全社會人口的90%;而日本的民意測驗表明,90%的日本人自稱“中産階級”。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中等收入人口隊伍不斷擴大。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測算標準,1999年中國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為15%,2003年達到19%,預計到2020年,中等收入階層將有望達到40%———50%左右;另外根據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最新研究表明,到2025年,中國中等收入人群將會達到5.2億人,屆時將佔中國預期城鎮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每年的總可支配收入為13.3萬億元人民幣,食品、住房、醫療、教育等將成為城市消費者的主要支出。屆時,中國的城市家庭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每年消費能力達20萬億元人民幣。

擴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是啟動消費和擴大內需的重中之重,也是未來國家制定消費政策的中心內容之一

主持人:顯然,優化人口結構、擴大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對擴大內需、啟動消費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擴大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推動消費增長呢?這中間,需要注意和解決哪些關鍵問題呢?

楊宜勇:我認為,從目前來看,擴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是啟動消費和擴大內需的重中之重,也是未來國家制定消費政策的中心內容之一。要壯大中等收入人口的隊伍,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繼續全面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促進市場的發育完善、人才和勞動力的充分競爭以及勞動生産率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規範收入分配關係,逐漸形成 “中間大,兩頭小”的收入分配合理格局。

二是加快完善有利於中等收入群體進一步發展的法制環境,使他們形成穩定收入的未來預期。

三是擴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決定因素在於發展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俗語説:“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中産階級的真正力量所在。

四是加強財富轉移支付,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這不僅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而且有利於鞏固中等收入人口的持久性。

李長安:啟動消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必須積極穩妥地減少農村人口的數量,這也是提高農民收入水準和消費水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最好辦法。據估算,“十一五”期間,我國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就會有100至120萬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由於城市人口消費是農村的2.7至3倍,因此,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最終消費率上升1.6個百分點。

其次,要制定和人口結構變動相適應的消費政策。我國未來人口變化最為顯著的就是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由於老齡人口的增加會降低整個社會的消費率,抵消啟動消費的政策功效,所以更應該未雨綢繆,加快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啟動消費和老有所養“雙贏”的目標。

最後,努力減少城鄉貧困人口的數量,減少貧困發生率。只有對低收入人口和中等收入人口實行一手“保”,一手“提”的分類政策,才能使優化人口結構和啟動消費真正協調起來。

刺激消費需從人口與收入結構入手

消費率偏低是困擾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主要障礙。根據國際經驗,每人平均GDP達到1000美元左右時,居民消費率一般能達到60%。相比之下,中國早在2003年的每人平均GDP就已經突破了1000美元,但目前的居民消費率還不到50%。因此,人口作為消費的承載者,啟動消費就必須把人口的結構及其變動當作首要考慮的因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解開我國人口與消費的方程關係,必須解決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由於人口的基數龐大,決定了中國消費規模雖大,但消費品質低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消費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消費國家。不過,從消費品質來看,卻和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比如目前世界商品市場上有140萬至150萬種商品,而國內市場中商品種類僅約有40萬種;在閒暇消費(比如旅遊、運動等)方面,中國的差距則更為明顯。另一方面,中國人口每年以近千萬的速度增長,也多次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消費和能源消費的擔憂。比如最近日本權威的“丸紅經濟研究所”所長柴田明夫就妄稱,中國有可能是未來日本乃至世界糧食危機的“罪魁禍首”。雖然這是一種危言聳聽的言論,但其中反映出來的心態卻值得我們深思。

由於中國人口繼續增長的事實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因此,已經實行了2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雖然可以進行微調,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核心任務依然不會改變。而相對從嚴的計劃生育政策對提高人口的消費水準和消費品質,也將繼續發揮著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第二,低收入人口較多,而中等收入人口太少的問題。目前,我國的農村貧困人口有2000多萬,而城鎮貧困人口的數量也有2000多萬。貧困人口的消費能力極其低下,許多都處於“負儲蓄”狀態;中等收入人口應該是一國的消費主體,但我國中等收入人口的增長速度受制于體制因素,一直增長較為緩慢。以公務員為例,據統計,2003年,全國公務員的平均工資為15487元,在全國10多個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中,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排名處於中下位次。另外,公務員收入分配的實際差距也很大,這主要表現在東西部地區。東部發達地區工資收入較高,西部落後地區收入則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與收入最低的陜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為2.8:1。這也是此次中央本著公平原則再次給公務員加薪的基本背景。

提高低收入人口的保障水準,擴大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要求公共財政發揮“主角”的作用。公共財政通過加強轉移支付的力度,擴大社會保障的範圍,來確保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提高公務員隊伍、教師隊伍等人員的收入水準,可以有效提高中等收入人口的消費水準,壯大中等收入人口的規模。

第三,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特別是老齡人口的增多,對擴大消費提出了更大的難題。根據生命週期理論,人口加快老齡化促使儲蓄率提高,從而使消費率不斷下降。具體來説,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的影響表現在:一是導致被撫養人口負擔增大,對家庭的消費支出産生“擠出效應”。據預測,今後一段時期,我國老年負擔系數將不斷上升,由2000年的10.15%快速上升到2030年的20.35%,至2040年將達到高峰值;二是社會生産總值中用於老年人口保障的費用將大幅上升,影響消費品的生産和經濟效率的提高,加重國民經濟的負擔;三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由於收入水準相對較低的老齡人口每人平均消費額隨著衰老而減少,對住宅建築以及電視機、電冰箱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量減少,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經濟發展。

應對老齡社會的到來,要求消費政策進行相應地調整和改變。一方面,可以考慮適當提高勞動年齡上限,以相應擴大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高消費人口;另一方面,可以適當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和提高退休金標準,通過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準和購買力,促進消費增長和老齡人口消費市場的繁榮。(李長安)

■編余

消費板塊是近來投資界關注的熱門品種之一。然而,從各種統計數據看,消費情況其實並不像想像的那樣樂觀。擴大內需、啟動消費已經講了一段時間,但要真正讓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有品質地熱鬧起來,需要對消費以及與消費有關的許多方面做深層分析。

消費總是人的消費。在研究消費需求時,通常需要關注不同群體的消費,特別是不同年齡和收入人群的消費。從中國人口的時間之窗看,現在是難得的消費擴張機遇期。抓住這個機遇,可以使我國經濟化險為夷;失去這個機遇,那不只是消費問題,更麻煩的事將會在後面。

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注消費板塊是沒錯的。只是怎麼個關注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而相應的投資決策更需要有好的眼力才行。

——亞夫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