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全球能源需求劇增 2030年中國能源消費超美國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23 日 | 文章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發展中國家增長最強勁

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在星期二發佈的國際能源展望報告中説,到2030年全球的能源消費預計會增加71%,其中最強的消費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合組織以外的亞洲國家。

不過,報告也表示,更高的石油價格也導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減緩以及非常規能源供應快速增加。

美國能源部獨立的統計和分析機構能源情報署在假設現有的能源政策法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對2030年之前的全球能源狀況進行了展望。

今後25年全球能源需求劇增

能源情報署署長蓋·卡魯索在星期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他們對今後的能源趨勢做出的預測。

他説:“在今後的25年時間裏,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非常強勁,到2030年增長速度會超過70%。增長的大部分將是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推動這種增長的是這些國家強勁的經濟增長和由此帶來的資本增長以及這些資本儲備對能源的消耗。”卡魯索指出,需求增長最不確定的因素是單位GDP的能耗。

很明顯的是,更高的石油價格以及市場體系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國的能源使用效率都有所提高。

由於世界石油價格也對能源需求和供應造成影響,因此對於今後的能源預測來説,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能源情報署的報告對世界石油價格進行了重新評估。該評估認為,目前將近70美元一桶輕質低硫原油的價格會降下來,但是不會回到兩三年前預測時很多人認為會持續很多年的25美元到30美元一桶的價格。現在已經進入了石油價格的新時代。石油價格不會再回落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水準的原因包括:對增加石油産量進行投資的不足、石油開採所存在的各種障礙以及經營成本的提高等因素。

更高的價格減緩需求增長

報告預測,到2025年,以實際美元計算,即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世界石油價格會達到每桶57美元,相當於名義上的107美元,這個價格要比去年的預測高出35%。

卡魯索表示,更高的石油價格會減緩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結果會導致石油在所有能源使用中的比例,從2003年的38%下降到2030年的33%。

而美國、中國和印度將佔世界石油使用增長的51%。

報告預計,歐佩克組織(OPEC)在2003年到2030年期間,每天會增加1460萬桶石油的供應。更高的石油價格也會促使歐佩克組織以外的石油供應每天增加2370萬桶,其中包括每天810萬桶的非常規能源供應。

卡魯索説,在2003年到2030年期間,包括油砂、重石油、礦物燃料、液化炭和液化氣的生産,將佔世界所有液態能源供應增長的25%。

另外,更高的石油價格會增加天然氣和煤炭的競爭力,也會改善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前景。

國際能源展望報告預測,到2015年,非經合組織國家使用的能源要超過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到2030年,它們使用的能源比經合組織多出34%,其中中國的能源消費將超過美國。

相關連結

歐美峰會就加強能源合作達成共識

在維也納出席歐盟-美國首腦會議的美國總統布希與歐盟領導人21日討論了內容廣泛的經濟議題,並就雙方加強能源合作達成共識。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首腦會議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説,此次歐美峰會有關能源合作的討論取得了具體成果,歐美雙方同意在能源安全問題上進行戰略合作,並在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建立高級別對話機制。

首腦會議發表的聲明強調,歐美雙方一致同意加強戰略能源對話與合作,倡導以市場為基礎的能源安全政策,在能源領域增加投資,並積極促進能源供應多元化。聲明説,為保障充分、可靠和利於環保的能源供應,雙方還將致力於改善全球能源供應網的安全,發展新型低污染和低排放技術等。

歐盟委員會在首腦會議舉行之前發表的一項公報説,歐盟和美國在能源領域面臨共同挑戰,雙方對能源效率、安全和市場存在共同的擔心。歐盟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歐盟在能源領域需要加強同美國的政策對話。

此次歐美首腦會議討論的經濟議題還包括雙方經濟關係、加強相互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以及保護智慧財産權措施等。雙方同意,針對全球盜版和偽造行為,歐美將加強對話並制定新的行動戰略,加強與第三國的合作,致力於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使國際專利體系更加有效,遏制全球盜版和偽造行為。

為期一天的歐盟-美國首腦會議當天在維也納結束。美國總統布希、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奧地利總理許塞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就夥伴關係、人權、伊朗核問題和伊拉克局勢等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行了會談。 (昭玟 宋國城 吳黎明)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