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鉅額貿易順差的背後: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不合理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2 日 |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今年4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值為1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增速比3月份放緩,但當月外貿順差仍達104.6億美元。業內人士認為,貿易順差出現空前的增長,與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不合理密切相關。

我國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對仍然是數量擴張型的,數量擴張型是我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和增長方式不合理的外在表現。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和增長方式不合理表現在“四個不協調”和“四個不可持續”。

“四個不協調”,一是速度與效益不夠協調。在我國出口商品中,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産品仍佔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國的比較優勢,加劇了國內資源和環境壓力;二是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不夠協調;三是貿易和産業不夠協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貿易和産業相互依存,産業是貿易的基礎,貿易是産業的先導。生産企業和貿易企業,既沒有形成合理分工,也沒有很好協作,沒有形成一批有跨國經營實力的貿工、貿工農一體化企業;四是東部和中西部外貿不夠協調。

“四個不可持續”表現在,一是貿易摩擦增多不可持續;二是低成本不可持續;三是高資源消耗不可持續;四是缺乏核心競爭力不可持續。據商務部的統計,我國出口商品中,擁有自主品牌出口産品的企業不足20%,自主品牌産品出口不足10%。

我國外貿數量擴張反映在國內經濟運作與對外經濟運作的關係上,是外貿依存度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對貿易的較高依存度使得增長和通脹之間出現了脫節;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背後的産能過剩壓低了總體物價。投資的再次升溫使中國面臨著産能過剩的尷尬,在高經濟增長表現出産能投入的前期功效之時,低物價水準反映了産能過剩的後期作用。

要實現我國外貿從量變到質變,對內要加快國民經濟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強和促進新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使我國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對外要正確處理規模、速度與品質、效益的關係。我國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市場和勞動力的量上,而且體現在結構的迅速提升上。在市場結構上,我國消費結構升級非常明顯,帶動了産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升級。內需産品品質的迅速提高,依賴國內龐大的市場形成國際競爭力,最終將帶動出口産品結構的提升。在勞動力結構上,隨著教育、培訓的加強,特別是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高素質人才比重大大提高。這些人才發揮作用,將對我國産品技術水準提升、市場行銷能力的提高、吸納國際服務業轉移等,都將産生重要作用,從而帶動我國外貿結構的優化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近日,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6年春季)》認為,中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根本原因在於國際産業轉移所形成的“美歐消費、亞洲加工”的全球貿易格局。《報告》指出,今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對外貿易的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在發展中努力減少過大的貿易順差。我國外貿增長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或減少貿易順差。 (記者 王曉欣)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