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劉仲藜:“十一五”企業的使命與財富機會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4 月18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4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財富論壇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劉仲藜就“十一五”期間企業的使命與財富機會做了主題演講。

劉仲藜説,“十一五”規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當中要實現六個轉變,這六個轉變就是以擴大國內推動發展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與內需與外需協調拉動。

第二,立足於優化産業結構推動發展,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三次産業協調帶動和結構優化升級帶動。

第三,立足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帶動向主要提高資源帶動效率帶動轉變。

第四,立足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推動發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資要素帶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資本帶動發展轉變。

第五立足於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發展,使經濟增長有相當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預推動,向更大程度發揮市場作用轉變。

第六,立足於以人為本推動發展,由社會經濟偏重於增加物資財富向更加注重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轉變。

劉仲藜指出,這六個轉變充分體現了國家的政策導向,也為理解和把握“十一五”規劃創造財富、積累財富和分享財富指明瞭方向。國家興盛,企業有責,“十一五”規劃處處蘊含著企業創造財富的良機,企業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會自身積累財富,這是時代賦予企業的使命。企業只要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能把握獲得財富的機會。

對此,劉仲藜進行了闡述。

第一,産業結構調整為企業創造了利潤的空間。“十五”期間,雖然國內的經濟速度保持了9%以上的增長,但是從整體經濟結構來看,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投入多、消耗多的第二産業帶動,這樣的産業結構不利於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次産業結構調整尤其是第三産業的發展,應該説是結構調整的趨勢。中國的服務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根據我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雖然近年來我國第三産業比重有所提高,但也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國服務業內部結構與國外相比不盡合理,現代服務業發展仍然處於非主導地位,但以後將成為企業的利潤重要來源。

首先,發展服務業可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為企業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雖然中國製造業成本很低,但是總成本並不低,因為它是有製造成本和交易成本構成的,中國現代服務業滯後是導致中國交易成本較高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徹底改變這個現狀,降低中國企業的總成本,就必鬚髮展服務業,這正是“十一五”規劃提出的要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關鍵所在。

其次,發展服務業是實現中國産業轉移,促進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和東部率先發展的重大措施。從國內市場來看,中國東部地區已經不再具備原來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産業的優勢,土地、勞動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給趨緊,價格上漲,大量外來勞動力也給東部地區的環境和社會發展帶來諸多矛盾。從國際形勢來看,當前國際産業轉移面臨新一輪的高峰期,新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轉移的重點,這為東部地區加快産品技術和産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中部的企業可以有選擇性地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産業轉移,利用中西部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的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企業同樣可以利用這一機會進行産業升級。中部、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企業均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財富,與此同時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第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企業財富增長的可持續之路。建設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障,對企業來説,同樣面臨著節約資源的問題。

首先,節約資源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是每人平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將會越來越市場化,而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又決定了價格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然呈現出總體上升的趨勢。國際礦産品價格不斷上漲,就是有力的證明,原油一桶70美元,繼續依靠廉價的能源、原材料、資金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節約資源本身就是再創造財富。降低資源消耗量就意味著降低企業的成本,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企業也只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作為社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是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企業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國際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無不重視其社會價值的實現,企業社會價值的實現程度已經成為判斷企業好壞非常重要的標誌,因此節約資源改善環境,是企業提高公眾對企業認可程度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企業發展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筆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産。

其次,發展迴圈經濟為企業創造的新的良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重要途徑是發展迴圈經濟。迴圈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當中,最重要在於減量化,雖然通過對資源的再利用和資源化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浪費。但是在源頭上予以控制,遠遠勝於亡羊補牢,只有從源頭控制資源的消耗量,才能更有效的節約資源、降低成本。中國在減量化方面有很大的潛力,例如産品壽命設計不合理,設計壽命過短,用戶不得不頻繁更新是一種浪費,壽命設計過長,産品未被充分利用就被廢棄也是一種浪費,又比如過度包裝,到中秋節萬元的月餅在中國不是中國特色的個別現象,至於産品品質低廉,不僅浪費資源,更是危害公眾,如此等等,都需要引起企業家的廣泛重視。無論是減少資源消耗量,還是實現再利用等資源化,都需要相關法律、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的支援。對政府而言,只有為資源節約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才能推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對於企業而言,相應的投入和新的節能資源的産品和技術的開發,這是關鍵所在。

實際上生産結盟的裝備具有廣闊的發展潛能,“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今後的五年內,將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十五”期間降低20%左右,節約資源利用新能源,廢棄物再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新技術,正是“十一五”國家所提出的。企業一旦掌握這些領域的新技術,並將其轉化為生産力,便會對企業自身帶來不可估量的鉅額利潤。此外,節能技術也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資本,當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産品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未來産品的需求,率先研究節能環保技術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能有效地繞開綠色壁壘,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三,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是企業創造財富的新渠道。近年來,貼上中國製造標簽的産品很多,但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從中國製造中所獲取的利潤卻十分有限,大量的財富流到國外企業。對於企業來説,製造産品不一定拿到大部分的利潤,設計和研發産品在産業鏈條中處於更加有利的競爭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因為缺乏自主産業所承擔的付出十分巨大,尤其是近年來涉外智慧財産權爭議頻頻發生,不僅規模越來越大,涉及到的領域越來越廣。

針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這一薄弱環節,“十一五”規劃當中提出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力度,這實際上是為中國本土企業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創造的良好的環境,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為中國企業通過自主創新獲得財富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一流的企業創造標準,二流的企業製造品牌,三流的企業製造産品。對於中國企業來説,更多的企業應該尋求知識財富的增長,而不僅僅限于製造産品。

自主創新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創新不單單是指技術創新也包括體制、機制的創新,更重要是觀念的創新,是發展理念的創新。中國市場很大,機會也很多,要不是實際抓住機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在觀念上創新。一味跟進在如今充滿變化的世界是行不通的。前不久某些行業的過熱就使得不少企業損失慘重。企業通過發展理念創新獲得的成功例子很多,比如連鎖經營,沃爾瑪就是靠這樣經營模式的完善和使用,從一家街頭小店迅速成長為全球連鎖超市中排名第一的大型企業。

最後,企業財富與社會財富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説企業財富與社會財富共存共生。當今世界各國在經濟領域的競爭既是國家之間、經濟實力的較量,某種意義上也是兩國企業之間的較量,當然説到底是科技人才的較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同樣也是創造財富的主體,企業投入原材料支撐技術,在生産産品和提供服務的同時,一方面企業自身實現價值的增值,也就是説我們所説的創造的財富。另一方面也為社會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向政府繳納了稅收,為國家和社會創造了財富。因此企業財富是構成社會財富的重要基礎。反過來財富不斷增長,才能為企業創造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企業財富與社會財富之間是一種辯證的、統一的兩者相輔相成的,統一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當中。當前中國正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非常重要的方面。(張曉翀)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