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擺脫零和博弈 環渤海各省市亟待建立對話機制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14 日 |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者按

  “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我們這樣形容環渤海經濟圈規劃的姍姍來遲。雖然早在1986年“環渤海經濟圈”的概念就被提出來,但是真正進入“五年計劃”已經是20年之後了。當拋卻諸如國有經濟比重大,産業機構趨同......等種種因素,對於環渤海的各省市來講,接下來實現共贏局面的過程,也是求同存異的過程。  

  當濱海新區的發展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後,與之呼應的一系列關鍵詞——“京津冀”、“環渤海”、“河北曹妃甸”也成為兩會的熱點。

  而客觀上,GDP、招商引資額等評定政府績效的硬指標依然存在,讓“環渤海經濟圈”內的各個省份真正形成相互依存格局,還是一個“理想”,可望而不可即。“這是因為大家的關係是競爭多過合作。”曾經擔任過遼寧省副省長的遼寧省政協副主席趙新良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互不相讓”的環渤海

  京津冀的歷任領導,從來沒有承認過京津冀的競爭格局。相反,他們談得更多的是如何加強合作,如何達到優勢互補,如何實現資源整合。

  2005年5月,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出席“《財富》全球論壇省市長座談會”,在談及北京和河北的關係時,他深情地表示:“如果沒有北京周邊地區的發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島,長期、持續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北京的發展後勁還在於京津冀合作。”

  在兩會以及此前的媒體採訪中,王岐山也多次表示,北京要抓住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機遇,加強與天津的進一步合作,建立交流和合作的長效機制。

  而河北方面,京津冀的建設也寫入了河北省“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積極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機制。

  因此,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對於京津冀的合作,領導們都已經形成了共識,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戴相龍還向記者透露,在提出在北京和天津之間修建第二條高速公路的設想時,他和王岐山曾經是“一拍即合”。

  但也有官員對於環渤海經濟圈各省市間的競合狀態提出思考。趙新良就直截了當地表示,“建立環渤海經濟圈”這個口號已經提了20多年,但進展情況並不理想。“主要在於各地方對於互補的形勢認識不夠,競爭又很激烈,再加上各種各樣的硬指標的考核,只要有招商引資的機會,各地都會説自己好。”

  以港口為例,目前,環渤海區域內有大小港口20多家,在京津冀區域,有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和黃驊港等四大最具實力的港口。以前,由於黃驊港以單純運輸煤炭為主,與其他港口衝突不大,但隨著黃驊港向綜合性港口發展的轉型計劃的推出,四大港口的正面競爭已不可避免。

  1992年,唐山港成立時年吞吐量是7.9萬噸,而當時天津和秦皇島是2000多萬噸。到了2003年,唐山港的年吞吐量達到2000萬噸,這時天津和秦皇島兩個港口則都已超過了1億噸。市場越來越大的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

  “在過去的競爭態勢下,大家只能打價格戰,互相壓價,互相打擊。這種後果就是,運量增加了不少,但運價下降,企業的利潤反倒降低了。這其實是一種內耗,應該儘早提出整合的方案和計劃。”趙新良説。

  港口僅是京津冀一個産業的交叉情況。

  對於港口來説,其經濟腹地的影響力決定了港口的生存與發展,而四大港口客觀存在的“腹地交叉”的現象,讓眾多領導者和經濟學家束手無策;由此形成了“腹地競爭”以及區域內的行政分割,都成為了中央政府在力圖打造環渤海經濟圈時,不能不面對的一個難題。

  呼籲對話機制

  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是一個好的方向,值得努力。“只要是按照市場的聯繫,按照産業分工,把基礎設施加強,各地再發揮比較優勢,前景應該不錯。”林毅夫説。

  而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更是直言不諱地向記者表示:京津冀一體化最大的難點是形成統一的市場。政府需要靠改革、靠創新機制來解決,統一市場中不允許條塊分割。“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最主要是打破行政條塊阻隔,妨礙市場自由貿易的東西一定要消除,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要在加強自身制度、法制建設上做文章。”吳敬璉説。

  趙新良向記者表示,要達到整合資源、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從組織層面上需要一個對話機制。如從去年開始,由遼寧省發起,由東北三省和內蒙等四個省區共同參與的“政協主席論壇”就是屬於這種對話。而對話機制的缺失,也是環渤海經濟圈建設收效甚微的原因。

  “由各省的政協主席對話,談論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在對話中形成共同認識,再將意見和建議提交給政府。這只是發揮了獻計獻策的作用,但如果條件成熟,就可以轉到黨委和政府層面上來操作了。”趙新良説。

  “現在環渤海經濟圈還存在著明顯的‘博弈’氛圍,有點你上我下的味道。”趙新良認為。

  比如一些經濟發展硬指標的存在,政府會竭盡全力地將外資拉到自己的區域,企業有時想向外發展,卻也不得不看政府的“臉色”。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姚和清向記者表示,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著,但還是能夠協調的。

  “企業肯定是要挑選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地方,最能夠賺錢的業務。政府的行政命令會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左右企業,畢竟企業要生存,要産生利潤的。”姚和清説。

  所以,吳敬璉建議,各地政府不該介入具體的經濟事務,應該只抓宏觀管理,政府的考核政績的方式也要逐漸轉變,要從單純經濟産值評價轉向綜合指標評價。同時,稅收體制也要做相應改革。

  市場力量初現

  當濱海新區成為此次兩會上的熱門名詞後,天津市發改委主任李亞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濱海新區的規劃和建設正在同時進行。這個建設包括了要加快進度的十大在建項目,十個工作已經到位準備開工的項目,以及十個正在進行前期工作的項目等等。

  而戴相龍市長將濱海新區的首要任務確定為“服務”,他説:“濱海新區的作用就是:立足於天津,依託北京和河北,服務環渤海,面向東北亞,用其得天獨厚的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的功能優勢和資源豐富、廣闊腹地等優勢,更好地服務於京津冀城市群的同步發展。”

  “其實,各個地區有自己的腹地,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京津唐地區的優勢是研發能力,是大企業的總部中心。而遼東半島是具有工業優勢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有裝備製造業,也有開放的出海口,從而連接東北亞。”趙新良説。

  但是,如何讓特色不同的地區發揮出各自優勢,聯合互動,從而創造出共同優勢,趙新良認為,哪怕是自己很有優勢的産業,也需要整個區域的協調配合,而不是自己“一條龍”地貫穿始終。

  “比如濱海新區的工業,如果以裝備為主的話,其他零部件就應該分佈在周圍,形成一個組合。具體説來,就是研發、組裝、行銷由濱海新區的龍頭單位負責,零部件和原材料提供由其他地方來做。回頭來看,上海有沿江九省的配合,深圳也是如此,逐漸轉向研發中心。”趙新良説。

  而濱海新區與周邊省市還未形成這樣的關係。趙新良還表示,目前圍繞著濱海新區形成“眾星捧月”的情況。但“一個地區如果從頭到尾地搞‘一條龍’生産和服務,那就不會形成一個合理的生産力佈局。”趙新良表示。

  合作不單倚重“政令”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用“東京-橫濱”這個組合來解釋京津冀和環渤海:“國際上很多國家的首都旁邊都有一個經濟發達城市,因為首都的定位是政治經濟中心,旁側再設的是經濟中心,比如東京和橫濱,北京和濱海新區也可以形成這樣的格局。”

  侯自新認為,濱海新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協調,一個是統一。“京津冀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但是涉及到産業調整、資源調整,三地必須統一思想,統一步調。”

  吳敬璉則表示,上述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就已存在,以前用計劃手段來解決問題,用行政協調解決,但沒有效果。而長江三角洲能夠打破行政分割,主要原因是那裏以民營企業和外企為主,政府主導不了。

  “區域協調發展,靠行政命令和調解都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長期對話溝通,明確了共同目標,用內在的積極性作動力,才能儘早使環渤海經濟圈發揮出真正作用來。”趙新良向記者表示。

  專家認為,京津冀都市圈日漸融合步入實質性階段時刻,應當成立一個跨地域性的協調機構來對三地交叉較多的行業如港口、機場等進行佈局和規劃,並統籌安排。

  吳敬璉也在此次兩會上透露,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已經完成京津冀發展的前期規劃,目前已報中央。同時,吳敬璉正在牽頭做配合該規劃的細緻規劃,預計該課題年中可以結題,屆時京津冀一體化將有更具體的操作措施。

  侯自新説,如果濱海新區10年內沒有發展起來,沒有成為中國下一個10年的增長極,就是一個失敗。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