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鐘宣

    江澤民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我們黨。要結合形勢的發展,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十二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把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邁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這是總結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歷程得出的結論,也是分析許多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得出的結論。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改進黨的建設。黨的建設同黨的地位、任務和所處的環境緊密相聯。經過八十年的發展,我們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適應這種變化,必須堅持從新的實際出發,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一、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

    先進性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本質體現,是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核心問題。我們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先進性始終以工人階級的先進性為基礎。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中國工人階級儘管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但仍然具有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革命的堅定性徹底性,仍然是最先進的階級。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日益提高,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在發展,黨的階級基礎不斷增強。新中國成立時,我國企業職工只有800萬,現在已超過2億。由於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一些工人群眾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化。這並沒有改變我國工人階級的地位,而且從長遠看有利於提高工人階級的素質,發揮工人階級的整體優勢。

    正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性的不斷發展,使黨的先進性得到了更大發揚;正是由於黨的階級基礎的不斷增強,使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中國工人階級是最進步、最有活力的階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始終是推動中國先進生産力發展的基本力量。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始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個論斷是黨的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發展。歷史表明,正是因為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制定的路線、綱領集中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黨才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部隊;正是因為我們黨緊密聯繫黨的綱領和路線加強黨自身的建設,始終重視在思想上建黨,才解決了在農民和小資産階級佔人口的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課題,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制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時代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按照“三個代表”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我們黨就一定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我們黨要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論述,進一步豐富了黨的先進性的內涵,是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其先進性本身就要求黨忠心耿耿地為全體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奮鬥。鄧小平同志1956年在黨的八大上所作的《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深刻地指出:共産黨對於人民群眾的偉大的領導作用,是不容懷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為先進部隊,它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正因為,而且僅僅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並且努力幫助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鬥爭。”實踐表明,正是因為黨把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出發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才能把全體人民團結、動員和組織起來,才能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領導核心,成為深受中國人民熱愛和擁護的執政黨。我們黨過去這樣做,今後還要堅持這樣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二、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

    保持黨的先進性,在增強黨的階級基礎的同時,還要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不堅持階級基礎,無以立黨;沒有牢固的群眾基礎,黨就缺乏強大的凝聚力。偉大而艱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全社會忠誠于祖國和社會主義的優秀分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群眾共同加以推進。

    在認識黨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黨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問題上,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正確認識判斷一個人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個人財産也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産、有多少財産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産是怎麼得來的以及對財産怎麼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其中,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具有基本的、決定性的意義。思想政治狀況,包括政治立場、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價值取向等。獲取財産的方式符合我國的法律法規,財産是合法經營所得,勞動和工作所得,財産的支配和使用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産,用於回報社會,服務人民,這也是思想上進步的表現。政治上的先進分子必然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和辛勤勞動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

    正確認識和把握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需要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他們所處時代的特點和社會實際出發,批判地吸取了古典經濟學派價值理論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揭示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沒有馬克思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就不會有剩餘價值學説。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關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這兩個偉大發現,社會主義才從空想變成科學。可以説,在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基礎上提出的剩餘價值學説,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為無産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已經執政五十多年,改革開放已二十多年,我國社會各方面情況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我們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看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而深刻。所有這些,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面對和研究的情況有很大不同。這就需要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加深對生産勞動、經營管理勞動、科學技術的作用、社會必要勞動、資本有機構成、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研究,把這方面的問題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研究透徹了,對於進一步理解當代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正確認識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仲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而且,人們的職業、身份經常變動。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員流動日趨頻繁。不少國有企業的工人進入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大批農民成為鄉鎮企業工人或者進城打工,一些知識分子和機關幹部“下海”經商或成為各種自由職業者,各階層中都有一些人成為股份持有者,等等。這種變化還會繼續下去。

    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者和受益者。他們所依存的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其中掌握一定生産資料、雇工人數較多、企業規模較大的個人獨資企業或合夥企業的出資人,以及股份制企業中個人控股的大股東,要作具體分析。首先要明確,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他們中的廣大人員,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在使自己逐步富起來的同時,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和其他事業作出了貢獻。從這一群體的構成看,許多人原來就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黨政機關幹部、科技人員,以及一些留學歸國人員。從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狀況看,他們大都出生在新中國,成長在紅旗下,從小就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從他們的産生條件、參加勞動狀況、政治態度等方面看,與舊社會的資本家都不相同。當然,也要實事求是地看到他們的兩重性。一方面,他們有勞動的一面。許多人以自己的技術、專利、管理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作出貢獻,而且其中包含不少複雜勞動和創新勞動。另一方面,他們又以佔有的生産資料獲得企業的利潤,取得不同程度的非勞動收入。從這一點看,他們畢竟又不同於一般的工人、農民、幹部和知識分子。還要實事求是地看到,新的社會階層情況比較複雜,成員素質參差不齊。有表現很好的,也有少數人表現很差,比如,偷稅漏稅,制假販假,剋扣工人,腐蝕幹部,生活腐化,等等。對這些人,不但不能吸收他們入黨,而且首先應當要求他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但總體上説,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擁護共産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較高的愛國熱情,願意為振興中華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和其他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們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在一起,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充分肯定新的社會階層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水準的需要,是增強黨的凝聚力、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的需要。

    第三,正確認識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能否自覺地為實現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是否符合黨員條件,是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這一重要論述,符合我國現階段社會階層構成發生新變化的實際,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黨的先進性的原理。我們黨的實踐説明,黨員成分與黨的性質有聯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黨的性質,但不是影響黨的性質的決定因素。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不意味著拒絕吸收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入黨,這兩者是不矛盾的,完全可以統一起來。只要我們黨的路線、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在思想上建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武裝全體黨員,要求黨員不僅從組織上入黨,而且從思想上入黨,指導他們為實現黨的綱領和路線而奮鬥,黨就能保持先進性,黨員就能保持先進性。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在發展什麼樣的人入黨這個問題上,有深刻的經驗教訓。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根據當時中國社會的特點和革命任務,不僅吸收工人入黨,而且吸收了大批農民入黨,也吸收了一批革命知識分子入黨,這並沒有改變我們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而且有利於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使我們黨成功地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的瓦窯堡會議決議指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無産階級的先鋒隊。他應該大量吸收先進的工人雇農入黨,造成黨內的工人骨幹。同時中國共産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因此一切願意為著共産黨的主張而奮鬥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産黨。一切在民族革命與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戰士,都應該吸收入黨,擔負黨在各方面的工作。”“能否為黨所提出的主張而堅決奮鬥,是黨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社會成分是應該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標準。應該使黨變為一個共産主義的熔爐,把許多願意為共産黨主張而奮鬥的新黨員,鍛鍊成為有最高階級覺悟的布爾什維克的戰士。”這些論述對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認識發展黨員的問題,仍然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第四,正確認識在新的社會階層中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毫無疑問,來自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幹部的黨員是黨的隊伍最基本組成部分和骨幹力量,同時也應該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並通過黨這個大熔爐不斷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從而不斷增強我們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吸收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有利於保持和發揚我們黨的先進性;有利於在新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利於改變新的經濟組織中黨的工作薄弱的狀況,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有利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更好地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穩妥進行,不能一哄而起,不能降格以求。一是吸收新的社會階層的優秀分子入黨,必須堅持標準,嚴格程式,確保品質。我們允許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但不是毫無原則地敞開大門,更不能把那些不具備黨員條件的人拉入黨內。要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這四個基本要求作為一個系統標準來把握,把考察現實表現同考察入黨動機結合起來,切忌片面性。要認真貫徹“堅持標準,保證品質,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嚴格履行入黨手續,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嚴格防止那些入黨動機不純的人混進黨內。二是要始終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通過黨這個大熔爐不斷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特別是要教育私營企業主黨員模範地遵守國家政策法規、守法經營、照章納稅;堅持黨的理想和宗旨,增強黨的意識和組織觀念,嚴格履行黨員義務,自覺接受黨組織的監督;要致富不忘回報社會,把稅後利潤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産,熱心公益事業;要平等對待工人,尊重工人的合法權益,真心誠意為職工謀利益。要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及時將那些喪失黨員條件的人清除出黨,保證黨員隊伍的純潔性。三是要正確處理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與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幹部中發展黨員的關係。要繼續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和幹部作為發展黨員的重點,進一步做好在他們中發展黨員的工作。

    三、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貫徹到黨的建設的各項任務中去

    在黨的思想建設上,最重要的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力發揚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應不斷前進。一定要看到《共産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並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要在黨的基本理論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黨的組織建設上,最重要的是全面貫徹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幹部隊伍。要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加快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努力推進幹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要加強對年輕幹部的培養,支援、鼓勵年輕幹部到艱苦環境中去,到重大鬥爭的第一線去經受鍛鍊和考驗;要抓緊做好培養、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加快建立有利於留住人才和人盡其才的機制;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和發展黨的基礎。

    在黨的作風建設上,最重要的是全面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建設。結合新的實際,努力發揚黨的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同時要總結新的實踐經驗努力培育新的作風。當前,特別要注意克服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思想狀況,克服種種嚴重脫離群眾的現象,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歪風。要對黨員幹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從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認識反腐倡廉的重大意義,堅決克服黨記憶體在的消極腐敗現象。

    在黨的制度建設上,最重要的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持並不斷增強黨的活力。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發揮好黨委全體會議的作用,健全黨委常委會的決策程式。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面對新世紀我們肩負的歷史重任,面對國際國內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和各種風險的考驗,只要我們黨按照江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改革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黨就能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人民日報》 2001年09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