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怎樣看新視野中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仲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他們與廣大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在一起,“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出發、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客觀需要出發得出的重要結論。

    階層構成變化涌現出的新建設者,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眾所週知,在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是單一的公有制模式,這和初級階段的生産力發展狀況是不相適應的。因此,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調整所有制結構,逐步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為補充的多元所有制結構。於是,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及外資經濟等經濟形式逐漸地發展起來,相應地也就出現了個體戶、私營業主以及在外資企業中就業的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及其他勞動者。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産業結構的調整,一些新的行業、新的部門不斷産生,相應地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員,例如律師、各种經紀人、各種自由職業者等等。

    這些新領域的人員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而發展多种經濟成分,即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民營經濟及外資經濟,就離不開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以及在外資企業就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其他勞動者;發展市場經濟,就離不開各種市場仲介組織的培育和發展,離不開各種勞動者在各個行業和各個部門之間的自由流動。黨的十五大已經確認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將新社會階層的建設者歸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順理成章的。

    新建設者們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做著重要的貢獻。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他們的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擴大了就業,繁榮了市場,改善了人民生活,促進了社會穩定;通過上繳各種稅收和出口創匯,充實了國庫,增強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後勁;他們創造的GDP也已經成為國家GDP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通過他們的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促進或帶動了我國一批新興産業和新興行業的發展,而這些新興産業和新興行業正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需要。例如,民營企業在我國目前的高新技術産業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所從事的許多領域也是國有經濟所不能代替的;而仲介組織的發展、自由職業者的出現正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潤滑劑,沒有股票經紀人就沒有完善的股票市場、沒有房地産經紀人就沒有完善的房地産市場,等等。當然,不可否認,這些人員中也有少數人違法經營,造假售假等等。對此,必須嚴加懲處。但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的行為而抹殺多數人的貢獻。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身份和職業的變動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許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流動頻繁,他們的身份、地位、職業和就業方式也會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不斷地發生變化,這種現象今後還會經常地、大量地發生,還會有很多人不斷地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也會有很多人不斷地從這一行列中走出去。我們無法也不可能限定哪些職業、哪種行業、哪種身份的人是建設者,哪些不是建設者。只要他們是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在法律範圍內從事生産勞動和經營,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管他們擁有多少財産,不管他們從事什麼職業,也不管他們的就業方式如何,應該説,他們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中國青年報》 2001年9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