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王玉剛 顧傳龍

    江澤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黨的宗旨的深刻闡述,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莊嚴宣告:“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80年來我們黨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革命戰爭年代,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共産黨人前赴後繼進行武裝鬥爭,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搞建設,經濟、科技、國防實力明顯增強,為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入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黨堅決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的正確路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眾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黨更好地代表先進生産力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終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江澤民同志指出:“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這就從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揭示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性意義,闡明瞭“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的合理性,豐富了黨的宗旨的內涵。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生産力的發展、生産關係的變革,無一不是由於需要和利益的驅動才展開的。而人民群眾推動和創造歷史的過程,也正是不斷滿足和實現自身物質利益和精神需求的過程,所以説,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實現,和歷史發展的趨勢是完全一致的。由此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才是合乎歷史潮流的,才是進步的、合理的;反之,違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不合理的。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代表了億萬人民的利益,必然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

    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是無産階級政黨與其他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其一,這是由黨的階級基礎決定的。工人階級作為黨的階級基礎,是先進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代表,最大公無私,最具有革命的徹底性,其最高理想是消滅私有制,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共産主義。這就決定了這個階級所代表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是天下的公利;同時,也決定了其先鋒隊組織———無産階級政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必然性。其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無論時代條件怎麼變化,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不會改變。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自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根本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問題,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無産階級政黨,必然要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自己工作好壞的標準。這樣,黨通過帶領人民努力奮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億萬人民群眾不斷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怎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自覺地實踐黨的宗旨,更好地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當前,特別要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不斷改進領導作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任何執政黨的根基都在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脫離群眾,失去民心,就有垮臺的危險。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巨任務要靠群眾去完成,困難要靠群眾去克服,經驗要靠群眾去積累,新事物要靠群眾去創造。把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我們的工作就能取得更大成績。二是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以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果取信於民。共産黨員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而不能以權謀私。黨內腐敗現象最遭群眾痛恨,最容易失去民心。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用權為公,為人民群眾多辦實事、好事。這樣,我們的黨就能夠始終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真正成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解放軍報》 2001年9月0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