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又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反作用。無論古今中外,文化並不都是先進的,都是既有先進的文化,又有落後的文化,還有腐朽、反動的文化。它們的社會本質和社會作用,有著根本的分野。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關係著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

    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它在本質上是一定社會先進的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又對先進的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們黨歷來重視先進文化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先進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文化。毛澤東同志把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視為黨的整個事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在我們為中國人民解放的鬥爭中,“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裏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五四’以來,這支文化軍隊就在中國形成,幫助了中國革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黨高度重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鄧小平同志強調:“不論是對於滿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對於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對於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道德水準,文藝工作都負有其他部門所不可代替的重要責任。”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允許毒害人民、污染社會和反社會主義的東西氾濫;必須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不允許搞民族虛無主義。我們應當牢牢把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這些基本要求,極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80年來,我們黨高舉先進文化的前進旗幟,努力建設和弘揚反映革命、建設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蕩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和國外滲透進來的腐朽沒落的舊文化,從思想上精神上極大地解放和激勵了廣大幹部群眾,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統一意志的正確指導思想和共同理想。

    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正確的歷史選擇。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因為只有這種文化,才從觀念形態上反映了當代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在思想精神上代表了當代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和鼓舞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精神,促進著社會全面進步。也只有這種文化,才能滿足當代中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才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誌。而全面復古的文化,或留戀封建秩序、帶有迷信色彩的文化,違背科學和民主精神,早已落後於中國社會前進的步伐。全盤西化的文化,則鼓吹民族虛無主義,削弱和破壞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違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阻礙中國社會的前進。特別是在當今世界,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不但在全球以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且極力把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強加於世界各國人民。文化滲透、思想控制,是推行霸權主義的重要武器,也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的重要手段,是帝國主義文化、霸權主義文化進攻性、反動性的突出表現。全盤西化的文化,在實質上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文化的幫兇。如果任其氾濫,佔領我們的思想文化陣地,最終必然會使我們喪失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必然會使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業功敗垂成。我們必須從保證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深刻認識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重視並加強先進文化的建設。

    發展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説,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對於物質文明而言。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類社會實踐兩種相互聯繫的偉大成果,是社會生産和社會生活兩個密切相關的組成部分。兩個文明互為條件、互為目的,既緊密聯繫,又有各自的發展規律。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精神文明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必須全面把握兩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係,遵循精神文明自身的發展規律,自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精神文明的水準。對兩個文明的關係認識得正確不正確,處理得好不好,是一個關係到我們事業成敗的全局性問題。新時期以來,我們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強調經濟建設是我們一切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始終處於中心地位,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服務於經濟建設,服務於現代化建設。同時我們又強調,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樣,都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們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産力的,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高度重視精神對物質、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生産關係對生産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政治對經濟的巨大反作用。我們不能忘記這個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必須把兩個文明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作為統一的奮鬥目標,始終不渝地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去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那種簡單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質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屬品,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而物質條件差,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也不符合歷史發展事實和現實客觀情況。抗日戰爭時期,延安住窯洞,吃小米,物質條件比重慶差得多。但是,延安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充分體現著中國歷史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人民大眾當家作主時代的精神氣象,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個光榮傳統,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新時期以來,我們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了經濟繁榮發展,帶來了思想觀念更新,增強了社會活力。同時,市場的缺陷和消極因素又容易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腐蝕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精神生活。我們實行對外開放,有利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是,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會乘機進來,腐蝕我們的幹部和群眾,敗壞社會風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犧牲了精神文明,就會人心渙散、發展畸形、社會混亂,更談不上社會全面進步,即使經濟一時上去了,還會掉下來。

    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表現在它能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創造出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表現在它能夠消除資本主義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産生的種種貪婪和腐敗現象,創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保證社會的全面進步。全面把握兩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創造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國共産黨人莊嚴的歷史使命。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現和全面進步。

    新華社 2001年9月0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